2022年上海教师资格证模拟试题146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有人比较温柔,有人比较粗暴;有人比较敏捷,有人比较迟钝;有人谦虚谨慎,有人骄傲自满;有人坚强,有人怯弱等,这属于( )。
A.能力差异 B.人格差异
C.气质差异 D.情绪差异
2.某教育论著既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是( )。
A.《论语》 B.《中庸》
C.《学记》 D.《乐记》
3.材料加工深度与记忆成绩之间存在( )。
A.相关关系 B.线性关系
C.因果关系 D.效应关系
4.柏拉图认为教育终极目的是“有德行的生活”,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终极目的是“幸福”,他们认为教育实践所设置的科目直接指向有德行的生活和幸福。反映了课堂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中的( )。
A.行为性目标 B.普遍性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
5.元认知是指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认识和意识,其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它包括各种构成成分,下列不属于其成分的是( )。
A.元分析 B.元认知知识
C.元认知体验 D.元认知监控
6.明成祖将首都由南京迁至北京的年份是2年,魏老师告诉学生可以用“一事二益”这一年代的谐音来记。将年代赋予一定意义(迁都这一件事,有两点益处:奠定北京城市建筑基础和巩固北方边防),学生便于记住这个年代。这种改进记忆的方法被称( )。
A.联想法 B.头脑风暴法
C.机械记忆 D.记忆术
7.郭老师在对本班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表现,整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信息资料,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差异,这体现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 )。
A.导向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可行性原则
8.儿童已具有抽象的以尊重个人和个人良心为基础的道德概念,认为个人一贯地依据自己选定的道德原则去做就是正确的。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这是( )。
A.社会契约定向 B.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
C.好孩子定向 D.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
9.按照《中华人民共和教育法》的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下列不属于其必备条件的是( )。
A.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B.有合格的教师和充足的生源
C.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D.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10.教学目标的设置涉及教学目标定位是否适当。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中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将情感领域的目标分为不同级别。下列不是其所提的级别的是( )。
A.认知 B.接受
C.反应 D.组织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有人比较温柔,有人比较粗暴;有人比较敏捷,有人比较迟钝;有人谦虚谨慎,有人骄傲自满;有人坚强,有人怯弱等都属于人格特征。故本题选B。
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记》。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学记》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因此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故本题选C。
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因果关系。因果联系是事物的普遍联系之一。心理学的第一类研究就是要揭示心理现象的因果联系。例如,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要求被试记忆不同的材料。一种任务是分析词形,第二种任务是比较词的读音,第三种任务是分析词义。第一和第二种任务只要求被试做浅层加工,只要记住材料的形、音就够了,而第三种任务要求被试做深层加工,要求被试了解材料的意义联系。结果发现,被试对第三种材料的记忆成绩明显高于对第一和第二种材料的记忆成绩。这说明被试对材料的加工深度与记忆成绩间存在着因果联系。故本题选C。
4.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目标取向。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将课程目标取向归结为四种:(1)普遍性目标取向。(2)行为性目标取向。(3)生成性目标取向。(4)表现性目标取向。其中,普遍性目标取向是基于经验、哲学观或伦理观、意识形态或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这些宗旨或原则直接运用于课程或教学领域,成为课程与教学领域一般性、规范性的指导方针。题干强调“教育实践所设置的科目直接指向有德行的生活和幸福”,这是从哲学角度出发的,终极性的目标,属于普遍性目标。故本题选B。
5.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元认知。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调节。董奇认为,元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调节与监控三部分构成。元分析不属于元认知的成分。故本题选A。
6.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谐音)联想法。选项A,(谐音)联想法是指人们在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将无意义材料转变成有意义材料的一种精细加工策略。谐音联想法常用于历史学科里的年代或时间的记忆。题干中,教师教学生用“一事二益”来记忆明成祖将首都由南京迁至北京的年份,属于谐音联想法。谐音联想法虽然也属于记忆术,但秉承最佳选项原则,此题选(谐音)联想法更恰当。故本题选A。
7.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基本原则。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基本原则包括:()发展性原则。(2)导向性原则。(3)主体性原则。()操作性原则。()现实性原则。(6)多元化原则。(7)动态性原则。其中,发展性原则是指突出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每个学生都是发展的独特个体,教师在关注学生多元智能全面发展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特长。正确发挥评价激励、发展的功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客观反映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特长。故本题选B。
8.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科尔伯格将个体道德发展水平分为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好孩子取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好市民取向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良心公正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其中,在普遍伦理原则定向阶段儿童已具有抽象的以尊重个人和个人良心为基础的道德概念。认为个人一贯地依据自己选定的道德原则去做就是正确的。故本题选B。9.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2)有合格的教师;(3)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4)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选项B中,充足的生源不是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必须条件。故本题选B。
10.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目标、情感领域目标、动作技能领域目标。(1)认知领域目标由低到高分为:知识(识记)、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2)情感领域: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价值体系个性化。(3)技能领域: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A选项不属于情感领域。故本题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