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备考技巧

首页 > 公选遴选考试 > 备考技巧

怎样使议论文反驳有力?

未知 | 2017-12-27 10:15

收藏


怎样使议论文反驳有力?

写驳论文固然要求作者善于反驳,写立论文大都也需要破立结合,反驳有力,因此反驳力是论证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反驳力,我们必须做到五个“要”。

一、要亮明“靶子”,有的放矢。文章反驳什么观点,必须在开篇文字里及早亮出,不能写了一两百字还让读者如坠云雾,不知文章要驳什么。即使文章由引述开篇,也要定向简叙,叙后立即亮出“靶子”,不能拖泥带水。例如《“三代内无大学生”是新“出身论”吗?》一文,题目中就蕴含了被反驳的靶子,开篇先用80多字简述写作背景:“最近中国人民大学公布该校的自主招生政策:将在自主选拔录取招生考试中实行‘圆梦计划’。其中要求被推荐的考生平时成绩排名为所在中学的前10%,且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农村户籍学生。”紧接着就亮出“靶子”:“如此一件惠农好事,却有人发出另一种声音——如此‘优惠’,矫枉过正了吧,有点新‘出身论’的味道。事实果真如此吗?”至此,文章用了140多字,在简述背景的同时明确亮出对方观点——人大新政“矫枉过正”,是“新出身论”,这就亮明了“靶子”,一句“事实果真如此吗”由“立靶”简捷地转入“打靶”。

二、要抓住对方要害,精准放“矢”。被反驳的观点,有的偷换概念,有的以偏概全,有的是非混淆,有的背离事实……反驳时不能“以多取胜”,必须瞄准要害“发箭”,才能以少胜多,“箭”至理明。例如,上文作者以一句“有研究显示”转入反驳:“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在重点高校,中产家庭、官员、公务员子女则是城乡无业、失业人员子女的17倍。”文章以三个精确数字“发箭”,直指对方“矫枉过正”说,使对方观点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接下来的一句“在这种背景下,人民大学推出专门照顾农村户籍学生的‘圆梦计划’,我觉得非常有针对性”便写得顺理成章。针对对方的“新出身论”,作者由感性表述转入理性说理,引用名言强化反驳力:“这诚如罗尔斯在其《正义论》所阐述的,‘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安排,应该有利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这也就是说,一项在形式上看似不平等的社会政策,如果它能够起到‘有利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的矫正作用,那么其实质仍是合乎公平正义的。”作者扣住“矫正”一词,透过“看似不平等”的外表,点出“有利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这一“实质”,讲清新政“惠农”内核,做到精准发“矢”,中其要害。

三、要善于分层反驳,多向中“的”。如同军事上从陆地、空中、海下多向打击目标一样,反驳也要设置不同层面和角度,具有多轮性,以强化反驳力。有一篇向《卖油翁》提出不同看法的文章,题目是《“手熟”是唯一条件吗?》,将名言“无他,唯手熟尔”作为“靶子”,从三个方向“射箭”:一是与韩国运动员相比,我国射箭运动员的刻苦精神并不差,却屡次败于对手,主要原因是韩国运用了高科技训练手段,由此可见,“手熟”+科学方法=高效成功。二是由体育竞赛转到诺奖获得者屠呦呦的研究经历:“当初,她曾和其他科研人员试了200多种中药,试验提取方式380多种,真可谓坚持不懈,呕心沥血,但青蒿的效果都不是最好。后来她在试验中更多地加入科技元素,改变常用的水煎熬法,采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在摄氏60度的温度下制取青蒿提取物,终于获得成功——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它就是青蒿素。试想,如果她的团队一味地用旧法提取,‘手熟’是有了,刻苦的精神也可嘉,但试验还是不可能通向成功。所以,坚持不懈的刻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运用‘一个都不能少’,两者的结合才是高效成功之道。”接着,作者又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巧妙一转,将在“题海”中连续“游泳”乃至精疲力竭以求“手熟”的做法与适当听音乐、散步和坚持“先浏览,再定题”等科学方法对比,对片面化、绝对化的“手熟”说进行第三轮“打击”。“‘手熟’+科学方法=高效成功才是成事之道”这一观点得到有力证明。这样,作者从体育竞技、科学研究和自身亲历三个层面连续“发矢”,赋予耳熟能详的名句以全面而丰富的含义,使“无他,唯手熟尔”的逻辑偏差得以纠正。

四、要遵循哲理思维,力求辩证。很多论题的逻辑偏差在于片面性、绝对化,我们在反驳纠偏时,更要注重辩证思维,该肯定的要肯定,该否定的则否定,行文说理切忌“一风吹”。

例如,有人对“沉默是金”提出异议,文章的题目是《沉默未必是金》,题目中的“未必”就具有辩证思维——该否定的是绝对化的全称判断“沉默是金”,不是对所有的“沉默”持反对态度。请欣赏文章的部分段落:

沉默有时是一种修养、智慧。受挫时要学会沉默——在沉默中镇定,在沉默中反省,在沉默中坚强,在沉默中撞击新的火花;成功时更需要沉默——在沉默中冷静,在沉默中清醒,在沉默中寻找新的起点,在沉默中确立新的目标。

但别再说沉默都是金。即使是金子,闲置久了,也会蒙尘落垢,何况人乎?心灵遭到扭曲时不能沉默,真理遭到践踏时不能沉默,甜歌烈酒燃起豪情时不能沉默。在色彩纷呈、波涌跌宕的时代,过分的沉默是肤浅,是另一种世故。生活中即使有短暂的沉默,也该是运筹调动语言的千军万马,寻找恰当的突破口,而不是一味呆在钢筋混凝土构筑的司令部。

风一旦沉默,就没有抖荡的思想;雷一旦沉默,闪电只是虚无的幻影;小溪一旦沉默,就会有冰茬儿贴上冬的封条。人生每一个路口的第一个驿站,你都要有自己的发言。

树是沉默的,轻风一来,就有绿叶婆娑的絮语;山是沉默的,但它草拟着渴望燃烧与冶炼的腹稿,等待掘进机浑厚的讲演。

你的话语应该是一缕贴合早春气息的柔风,弥合朋友间人为的小隙;你的表白应该是田野爆裂的豆荚,阐述绿色的构想与金色的成熟;你的辩答,应该是凭借原则的盾牌,迎承谈判桌上的唇枪舌箭;你的呐喊,应该是仰仗正义的力量,一腔热血澎湃的春汛潮水。

别再笼统地说“沉默是金”。该说就说,当歌则歌,该笑则笑,当哭则哭——这也是金!我们理应敞开胸扉表述自己,少一些隐晦,多一些坦露。阳光透过云层是一种表述,岛屿浮出海面是一种表述。人,只有在挣脱一层层自我束缚中才能实现超越。

我们要怎样的“沉默”,什么时候不该“沉默”?其中蕴含着怎样的人生价值和社会意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作者没有绝对化,而是用富有哲理的散文诗语言分析这些人生课题,行文中充满哲思和激情,从而使反驳有力,新意扑面。

五、要触摸当代热点,洞察时弊。例如,某地模拟考试要求以“进与退”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有位同学拟题《我们只能唱“一往无前”歌吗?》,这题目就有着反驳意味。文章开篇先对“进”作辩证分析,准确“立靶”,亮出文脉:

“进”是生气,大气,勇气,正气,当然是我们生活的主旋律。有人因此而断定:生活只能唱“一往无前”歌,“停一停”就是“畏缩不前”,“退一退”更是“落荒而逃”。

事实果真如此吗?“退”是否该让它们绝迹人生之路?回答当然是否定的。退,有时也很美丽,也是一种智慧。退有三种境界:退而待进;为进而退;以退为进。

文章接着逐层展开,边破边立,论据有文革时画家的经历、历史故事“退避三舍”等。文章如果到此收尾,则难免缺少当代气息,“驳”与“立”的价值意义未能得以揭示,文章的可读性因此就会减弱。作者深谙此理,在“总—分”后迅即转为“总”,让时代活水流入文章。请欣赏:

上世纪50年代“唯进是勇”论、“唯快是求”论盛行,“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口号流行,“一往无前”歌唱响……终于使经济发展进入歧路,让我们付出了代价;如今我们破“唯GDP是图”论,坚持“稳中求进”,体现出我们追梦的中国智慧。

综上所述,我们不能不顾实际、违背规律,一味地唱“一往无前”歌。审时度势,退而待进,为进而退,时机成熟以退为进,这是高超的处世哲学,美丽的处事智慧。在当前“减能”“转型”时期,面对“进”“退”两难之困,为了更好地“进”,何不选择一次“退”呢?

如此由古及今的“豹尾”,触摸热点、难点、痛点,使反驳与立论建立在鲜活的当代社会生活的审视分析之上,其“驳”与“立”的逻辑表现力自然是强大而令人信服的。(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特级教师曹津源)

以上是怎样使议论文反驳有力的全部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公务员遴选信息敬请关注华图教育公务员遴选频道。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