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备考技巧

首页 > 军队文职考试 > 备考技巧

2020上海军队文职 基础知识部分-政治 第53期_军队人才网_华图教

军队人才网,上海华图 | 2020-02-14 14:53

收藏

  【导读】华图军队文职考试频道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0上海军队文职 基础知识部分-政治 第53期,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欢迎加入军队文职考试交流群:561114682,更多军队考试详情,【军队文职考试频道】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念是中国共产党在进行()的过程中正式提出的。

A.肃反运动B.大生产运动

C.延安整风运动D.工人运动

1.C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常识。“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于1943年在王稼祥的《中国共产党

与中国民族解放道路》一文中首次提出,处于延安整风运动时期(1941—1945年)。故本题选择 C项。

2.民国初年,政府动荡,中央政府失去对地方的有效控制。以下对造成这种局面的相关因素的表述,不 正确的一项是()。

A.武昌起义后各市宣布反清独立

B.民国初年中央政权内部斗争激烈

C.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掠夺

D.民主共和观念冲击君主专制思想

2.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民主共和观念冲击君主专制思想”带来的是反清和反复辟的胜利,这不是军阀混乱的原因。故本题答案为 D。

3.1911年,()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200多年的统治,同时也结束了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A.毛泽东B.孙中山

C.袁世凯D.蒋介石

3.B

[解析]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虽然未能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 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变革,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答案为B。

4.1898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推行的以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主要内容的改革,在历史上被称为()。

A.贞观之治B.熙丰新法

C.明治维新D.戊戌变法

4.D

[解析]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被称为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故本题选 D。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熙丰新法即王安石变法,是指宋神宗熙宁二年到元丰八年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5.下列关于古人的姓名字号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春秋时代以前,姓与氏是分开的

B.字是男子20岁以后举行加冠仪式后才起的

C.号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阐释作用

D.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这是基本的礼貌

5.C

[解析]古人的姓名字号十分复杂,在春秋时代以前,姓与氏是分开的,秦以后,姓与氏逐渐不分,到了汉代,则通称为姓。A 项说法正确。字是男子20 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的,《礼记· 冠义》上说:“已冠而后字,成人之道也。”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释的作用,因此又叫“表字”。B项说法正确,C 项说法错误。古人自称称名,表示谦虚;称人称字,表示尊重。D 项说法正确。

6.下列战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武汉会战②淞沪会战③徐州会战④太原会战⑤枣庄会战

A.②④③①⑤B.②③④①⑤

C.③②①④⑤D.③②⑤④①

6.A

[解析]武汉会战发生于1938 年6 月,淞沪会战发生于1937 年8 月,徐州会战发生于1938年1月,太原会战发生于1937年9月,枣庄会战发生于1940年5月。正确答案为 A。

7.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标志其发生的事件是()。

A.清帝退位B.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C.武昌起义D.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7.C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常识。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市纷纷响应,因为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发生。所以选择C选项。

8.“皖南事变”发生在()时期。

A.第一次国共合作 B.第二次国共合作

C.解放战争D.北伐战争

8.B

[解析]第二次国共合作,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整个抗日战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以民 族大义为重,自始至终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存在和发展。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积极反共,消极抗日”,先后掀起了两次大规模的反共高潮,其中以“皖南事变”为标志的第二次反共高潮,使新四军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因此本题选B。

9.西汉末至东汉初,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其中大司马主要掌管的是()。

A.财权B.兵权

C.人事权D.司法权

9.B

[解析]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大司马掌管军事,相当于太尉;大司徒掌管行政以及财务;大司

空掌管水利土木工程建设和官府手工业。故选B。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成语“南橘北枳”与晏婴出使楚国有关

B.苏武牧羊的地点在今天的贝加尔湖一带

C.东汉使者班超同时也是《汉书》的作者

D.西汉张骞与唐代鉴真出行的方向不同

10.C

[解析]《汉书》的作者是班固,不是班超,C 选项错误。A 项,成语“南橘北枳”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这个成语与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有关,用来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也比喻环境对人的影响。B 项,“苏武牧羊”说的是苏武在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D 项,西汉张骞西行出使西域,唐代鉴真东渡日本。A、B、D 说法正确,故本题选择 C。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