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体育笔试中涉及的“高原训练”相关知识点
自军队文职考试开展以来,很多体育考生对“高原训练”这个考点还很陌生,不知道从哪里展开复习,别着急,接下来我们来梳理一下军队文职中“高原训练”的相关内容,并从大纲、内容和模拟题三个方面展开,以给准备报考军队文职的考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1.大纲
高原环境与运动能力:
高原应激的主要特点;高原训练的生理学适应;高原训练的要素;高原训练的主要方法。
2.考点内容
一、高原环境与运动能力
1.高原应激的特点
高原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太阳辐射量及宇宙射线辐射量高、温度低和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小等。但是对人体影响最大的是大气压降低所致的低氧环境。进入高原后,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适应反应:
(1)肺通气量。从平原到高原时最重要的反应就是由氧分压下降所引起的肺通气过度。
(2)心血管反应。到达高原初期,心率和心输出量增加,而每搏输出量没有变化。
(3)最大摄氧量。氧分压(PO2)随海拔的高度增加而下降。高原的低氧环境会给正常氧运输带来不利的影响。
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影响的程度,与海拔高度及运动项目有关。与平原比较,在2300米的高原比赛时,由于最大摄氧量降低,超过2分钟的周期性运动项目的竞技成绩会明显下降。例如,1800米跑的成绩下降3%,5000米和10000米的成绩大约下降8%。在高原游泳比赛,100米的成绩下降2%—3%,400米以上的成绩下降6%一8%。短时间、高强度的项目,即持续时间不超过1分钟的剧烈运动,特别以技术为主的项目(短跑、跳跃和投掷)的运动成绩并不降低,反由于空气阻力减小,运动成绩可能略有提高。
2.高原服习
高原的低氧环境给呼吸循环机能带来不利的影响,但是在高原地区停留一定时间后,机体会通过对低氧环境产生各种适应性的反应,以提高对缺氧的耐受能力,这种现象称为高原服习。
高原的长期适应过程包括生理和代谢的适应,这种适应最重要的调节机制包括:
①肺通气量的増加和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
②红细胞生成增加以及局部循环和细胞代谢的变化。血液与局部循环方面的调节将明显有利于氧运输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