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备考指导

首页 > 教师资格证考试 > 教师招聘 > 备考指导

上海教师招聘考试:关于记叙文写作的几点建议

未知 | 2020-03-13 09:42

收藏

    作文是教师招聘考试中占分数比重较大的一个模块,但因考试时间有限,想要在短时间内写出一篇佳作,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尤为重要。大多数人认为,考场作文应该以议论文为主,这点我也是同意的,议论文好操作,好得分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考场上写议论文并不容易出彩,甚至容易给人以“模式化”的感觉,缺少灵活性,而且很多考生文笔尚佳,议论文不足以展现其优势,那么此时,记叙文写作,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考场上的记叙文,我们可以针对判卷要求来进行写作。一篇记叙文,达到“鲜明、充实、严谨、生动、真挚”这几点要求,就可以得到不错的分数。因此,我们在写的时候,可以针对这几点来逐个击破。

首先,主题的“鲜明”是要通过审题来完成的。写好一篇文章,一定要注意,一篇文章一个立意。就是无论怎样写,写几个事例,都要紧紧地围绕着一个中心,串成一条线。立意突出了,主题自然就鲜明了。那么究竟应如何进行立意?这就要从审题上来看了。作文审题的方法是注意抓关键词。题目中的动词以及形容词是要作为重点去把握的。比如“学会感恩”这类题目,写作的角度应该是围绕着“感恩”。但是,叙事的重点应该放在“学会”上面,在文章中,重点去突出“学会”这一过程,这样才不会偏离主题。再比如“永恒的母爱”,在写的时候,应该重点突出母爱为何“永恒”,把形容词作为叙事的重点。在考场上,我们还会遇到材料作文,考生尤其要注意,材料其实可以看作我们写作思路的提示。一般,材料中会出现事件的起因、经过以及结果。在审题的时候,注意把握,然后一一对应到我们的文章中,这样就不会偏离主题。比如“家庭是我们在风雨中也能够安心休息的地方”,这样的材料,就暗示我们“休息”的前提是“有风雨”,那么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就不妨先把事件的起因——“风雨”,即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先展现出来,然后再围绕着“家”的作用,重点去展现。

其次,要达到“充实”的要求,这一点主要是通过选材来解决的。记叙文也要注意材料的选取,选材要做到新颖、典型、具体、有层次。新颖,意味着不落俗套,所有人见到一个题目都能想到的事例一定不能写,千篇一律是不能得的;典型,就是说选材要能够展现主题,一篇文章800字左右,每一个字都要有其用处,材料所占比例本来就不小,更是要充分展现主题,因此必须选取典型事例作为材料。

再次,严谨主要是针对文章结构而言。写文章时,要注重谋篇布局,首尾呼应、前后照应、铺垫伏笔、对比类比等方式,这些方法都可以使结构更加严谨。还可以用到诸如悬念、欲扬先抑、点面结合等写作技巧,既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也有利于突出主题,明确立意。

最重要的一点,是如何使文章生动起来。这一点做好,是得的关键所在。文章生动,主要是针对细节而言,要运用相应的细节描写。比如,人物细节的塑造,可以通过正侧面描写相结合以及五种人物细节描写方法相结合来实现。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等方面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特征,再适当地进行侧面描写,来烘托或对比,就可以将人物的精神内核充分展现出来。事件细节的描写,可以通过化整体为局部,化动作为一系列动词这样的方式来展现。比如,“洗衣服”这一件事,可以描述成“她捏起衣领,细心地搓着,在袖口撒一把洗衣粉,轻轻揉开,衣襟的部分只一拧,好多泡泡水就流出来了”,以这种方式,把“洗”分解成“捏、搓、撒、揉、拧”等一系列动词,把“衣服”这一个整体分解成“衣领、袖口、衣襟”等多个部分,只三两句话,就突出了洗衣的细节,也有利于展现人物的细心、耐心这样的特征。景物的细节也不可忽略,记叙文中,环境的描写既可以交代背景,又有利于烘托气氛,展现人物,学会展现环境细节十分必要。首先,要注意选点,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描写的地点,所以,在写记叙文时,要先为事件选择一个发生的背景。比如,有些人文笔优美,善于展现山风海景,不如就让事件发生在相应地点,结合环境描写,使意境优美;有些人擅长写实,以情动人,就不若将事件安排在家里或学校之类的地方,昏黄的灯光、米色的窗帘,都可以作为我们营造氛围的景物。其次,环境的描写要有层次,要有画面感。多用列举,使景观从大到小,层次分明;善于构图,使景色虚实相生、色彩鲜明、动静得当,将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一定能为你的文章增添亮点。

最后,记叙文一定要情感真挚,这一点考查的是学生抒情的能力。基本上大家都可以做到集中地抒情,也就是,在写完一段之后,去抒发情感,这一点在文章中是必须的。但是,在此基础上,大家还应学会选点抒情、借景抒情,在行文过程中抒发自己的情感,一气呵成,文章会更加顺畅,抒情也能更加酣畅淋漓。

以上,是关于考场记叙文写法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帮助大家学会写记叙文,写好记叙文。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