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责任 地无遗利
B.忧患 杀鸡取卵
C.认同 竭泽而渔
D.紧迫 物尽其用
本题第二个空的感情色彩相对容易确定,根据“把世界遗产视为摇钱树”可知,第二个空应填入贬义词,而地无遗利、物尽其用均为褒义词,可排除A、D;杀鸡取卵和竭泽而渔是近义词,故应回到第一个空来确定答案。本题第一个空后是对第一个空的解释,后文体现的是对申遗成功之后个别地方政府和开发商行为的担忧,故答案选择B项。
个别学员会将呼应点找到“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认为“敬畏感”对应“一则以惧”,“认同感”对应“一则以喜”,就去选择了C。该题中“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实际上是作者的提醒,提醒我们不要在申遗成功后只顾着喜,而忘记了惧,后文是对我们该惧什么,为什么要惧进行的具体说明。
例题2:人工智能概念诞生的60多年来,“人工智能会否威胁人类生存”的争论从未停歇。作为一项影响深远的颠覆性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不可小觑。特别是在人工智能进入实用的新阶段,鼓励创新和规范应用必须双管齐下。人工智能一旦偏离“车道”,可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对于人工智能,不可心存“先发展、后治理”的侥幸心理,直到问题出现或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亡羊补牢”,可能会沉疴难消。人工智能治理机制的建立本来就落后于技术发展的步伐,只有及早对已出现或潜在的公共安全、道德伦理等问题进行协调、处理、监管,才能使人工智能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这段文字主要阐述了:
A.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需“早立规矩”
B.人工智能的“副作用”不可小觑
C.人工智能须创新和管理双管齐下
D.人工智能的发展或会威胁人类生存
本题前两句交代了人工智能告诉发展下的“副作用”不可小觑,即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后文是对该问题提出的解决措施。B项只是文段要解决的问题,没谈及对策,可排除。D项出自于原文首句,非重点可排除。个别学员看到“创新和规范应用必须双管齐下”,尤其是“必须”二字,就断定该句为重点句,选择了同意转述的C项,然而本题却选择A项。仔细分析后文会发现,后文不再谈及创新,而更多论述规范应越早越好,即A项。题干中的“创新和规范应用必须双管齐下”实际上和上题一样也是作者的提醒,告诉我们发展人工智能不能只创新不规范,不要再创新的时候忘记了规范。所以重点在于提醒人们早点开始规范。故答案选择A项。
综上所述,无论是逻辑填空还是片段阅读,看似并列的短语或句子都有可能体现着作者的某种单方面提醒,怕我们忽略了“一体两面”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