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根据特定的逻辑规则,将题干中的文字信息翻译成逻辑表达。即A→B。
推理:在翻译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推理方法进行推导。
【题型识别】题干中出现特定的关联词,关联词基本两大类: 如果……那么……;只有……才……
【翻译】题干“如果A,那么B”的文字表达,翻译为“A→B”
题干“只有A,才B”的文字表达,翻译为“B→A”
【推理口诀】: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
翻译下面通过一个例题讲解,让各位考生更好掌握这种方法。
【例】实行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就是听从专家的意见;如果听从专家的意见,就能避免决策失误。据此,可以推出:
A.专家的意见有时并不一定正确
B.只有听从专家的意见,才能避免决策失误
C.如果不听从专家的意见,就不能避免决策失误
D.如果不能避免决策失误,就不听从专家的意见
【答案】D
【解题思路】
第一步:题型识别。题干中出现“如果……那么……”关联词,考察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根据逻辑规则,题干“如果A,那么B”的文字表达,翻译为“A→B”。即专家的意见→避免决策失误。
第三步:推理。
A项:选项中只提到专家的意见,并未涉及决策失误,无关选项。
B项:选项中出现“只有A,才B”的文字表达,翻译为“B→A”,即避免决策失误→专家的意见。错误。
C项:选项中出现“如果A,那么B”的文字表达,翻译为“A→B”。即不专家的意见→不避免决策失误。错误。
D项: 选项中“如果A,那么B”的文字表达,翻译为“A→B”。即不避免决策失误→不专家的意见。根据推理规则“否后必否前”推理原则,即专家的意见→避免决策失误。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