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总书记强调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事业单位考试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福祉,关系国家发展未来,必须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
【综合分析】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面对人民群众期待的深切回应。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不断富足,“吃饱穿暖”已经不再是群众生活的“烦心事”,环境宜居性进入大众视野,人们开始愈发注重绿色生活环境。正如总书记所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不仅关乎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更是社会生活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大城市病”开始逐渐向二三线城市,甚至中小规模城市蔓延,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等充斥着城市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危及群众身体健康、阻碍城市长久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正是缓解社会主义新矛盾的关键一步、致胜一招。
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良方。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阶段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新一轮的产业转型升级已进行的如火如荼。新发展理念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南针,“绿色”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价值内核。不断呈多点开花发展起来的第三产业、利用创新驱动、绿色能源实现转型的第二产业,都竞相展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之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能,环境负担急剧减轻、资源禀赋得以延续。中国经济发展在“钱袋子”鼓起来的同时,也同样兼顾了可持续、绿色化。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遵循。生态兴则民族兴,生态强则国家强。环境不仅仅关乎眼前的人居环境,更关乎国家民族发展未来。过去几十年的改革岁月里,经济发展落后于人的中国不断掘空“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但依托要素禀赋的发展路子终究走不长久,2005年从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总书记在安吉余村提出“两山论”的战略决策,就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复兴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关键一步正在于转变对生态环境的认识。眼下的中国,各地发展越来越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首要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映照着中国未来发展的绿色底色。
【提出对策】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两山论”的发展思路。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多次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强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全力推动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态经济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构建生态经济体系。针对当前新形势和新问题,积极发展循环产业,发展资源节约型企业,优化能源结构。要摆正发展与生态的关系,决不能为了一时的GDP而破坏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严禁新建技术落后、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项目和环保不达标项目,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审批。。同时,要牢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让群众参与到环保监督、问题整改、生态环境建设中来,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