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时,小明看书时可以“一目十行”,而小华则“一目一行”。这反映了他们在哪种注意品质上存在差异?( )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稳定 D.注意的转移
2.在语文课上,张老师在教学生“明”这个字时,她告诉学生“太阳和月亮放在一起多明亮啊!”张老师的这一做法符合记忆术中的( )。
A.形象联想法 B.首音联想法
C.关键词法 D.语义联想法
3.王老师在给同学们总结鸽子、老鹰、鸡、鸭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时,在黑板上写到“有羽毛”“是动物”,舍弃掉了那些“会不会飞”“颜色”“大小”等本质特征,这实际上是( )的过程。
A.抽象 B.概括
C.分类 D.综合
4.五年级的亮亮觉得一定要好好学习,他认为:“因为我学好了,爸妈就高兴了,我为爸妈一定要学好。”亮亮的学习动机属于( )。
A.外部动机 B.内部动机
C.责任动机 D.直接动机
5.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要经过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三一班学生张亮今年十岁了,他所处的阶段是(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勤奋感对自卑感
C.主动感对内疚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李老师要求学生“不写完作业就不能出去玩”,用禁止“出去玩”来减少学生“不写作业行为”的发生,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这属于( )。
A.呈现性惩罚 B.发展性惩罚
C.移除性惩罚 D.任意性惩罚
7.一个学生不敢同老师说话,他一旦敢于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就给子表扬,并耐心解答问题,这个学生学会主动向老师请教的行为方式。这属于行为改变的( )。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行为塑造法 D.示范法
8.如果父母过分溺爱和保护或过分批评和指责,就可能使儿童怀疑自己对自我和环境的控制能力,从而产生( )。
A.主动感 B.羞耻感
C.内疚感 D.自卑感
9.学校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所收费用。
A.责令退还 B.双倍退还
C.没收 D.追缴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 )。
A.开除 B.批评惩罚
C.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D.相应的体罚
【参考答案】
1.A
【解析】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一目十行”反映了注意的广度。故本题选A。
2.A
【解析】形象联想法是通过人为的联想,使无意义的材料和头脑中鲜明、生动、奇特的形象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记忆效果。想象的形象越鲜明越具体,形象之间的逻辑联系也就越紧密。教学生“明”这个字时想到太阳和月亮放在一起,属于典型的形象联想记忆法。故本题选A。
3.A
【解析】抽象是在人脑中提炼各种对象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其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例如,总结鸽子、老鹰、鸡、鸭等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即“有羽毛”“是动物”;舍弃那些“会不会飞”“颜色”“大小”等的非本质特征,这就是抽象的过程。故本题选A。
4.A
【解析】外部学习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外部的某种因素,即在学习活动以外由外部的诱因激发出来的学习动机。故本题选A。
5.B
【解析】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小学的发展任务是勤奋感对自卑感。故本题选B。
6.C
【解析】移除性(取消性)惩罚是指在行为之后移去某一刺激,以抑制或减少不当行为的发生。用禁止“出去玩”来减少学生“不写作业行为”的发生,属于移除性惩罚。故本题选C。
7.A
【解析】强化法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设计出来的,目的在于通过强化(即奖励)而造成某种期望出现的良好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故本题选A。
8.B
【解析】父母过分溺爱和保护或过分批评指责,可能会使儿童怀疑自己对自我和环境的控制能力,从而产生一种羞耻感。故本题选B。
9.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十六条:学校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故本题选A。
10.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故本题选C
1.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时,小明看书时可以“一目十行”,而小华则“一目一行”。这反映了他们在哪种注意品质上存在差异?( )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稳定 D.注意的转移
2.在语文课上,张老师在教学生“明”这个字时,她告诉学生“太阳和月亮放在一起多明亮啊!”张老师的这一做法符合记忆术中的( )。
A.形象联想法 B.首音联想法
C.关键词法 D.语义联想法
3.王老师在给同学们总结鸽子、老鹰、鸡、鸭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时,在黑板上写到“有羽毛”“是动物”,舍弃掉了那些“会不会飞”“颜色”“大小”等本质特征,这实际上是( )的过程。
A.抽象 B.概括
C.分类 D.综合
4.五年级的亮亮觉得一定要好好学习,他认为:“因为我学好了,爸妈就高兴了,我为爸妈一定要学好。”亮亮的学习动机属于( )。
A.外部动机 B.内部动机
C.责任动机 D.直接动机
5.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要经过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三一班学生张亮今年十岁了,他所处的阶段是(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勤奋感对自卑感
C.主动感对内疚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李老师要求学生“不写完作业就不能出去玩”,用禁止“出去玩”来减少学生“不写作业行为”的发生,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这属于( )。
A.呈现性惩罚 B.发展性惩罚
C.移除性惩罚 D.任意性惩罚
7.一个学生不敢同老师说话,他一旦敢于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就给子表扬,并耐心解答问题,这个学生学会主动向老师请教的行为方式。这属于行为改变的( )。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行为塑造法 D.示范法
8.如果父母过分溺爱和保护或过分批评和指责,就可能使儿童怀疑自己对自我和环境的控制能力,从而产生( )。
A.主动感 B.羞耻感
C.内疚感 D.自卑感
9.学校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所收费用。
A.责令退还 B.双倍退还
C.没收 D.追缴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 )。
A.开除 B.批评惩罚
C.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D.相应的体罚
【参考答案】
1.A
【解析】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一目十行”反映了注意的广度。故本题选A。
2.A
【解析】形象联想法是通过人为的联想,使无意义的材料和头脑中鲜明、生动、奇特的形象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记忆效果。想象的形象越鲜明越具体,形象之间的逻辑联系也就越紧密。教学生“明”这个字时想到太阳和月亮放在一起,属于典型的形象联想记忆法。故本题选A。
3.A
【解析】抽象是在人脑中提炼各种对象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其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例如,总结鸽子、老鹰、鸡、鸭等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即“有羽毛”“是动物”;舍弃那些“会不会飞”“颜色”“大小”等的非本质特征,这就是抽象的过程。故本题选A。
4.A
【解析】外部学习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外部的某种因素,即在学习活动以外由外部的诱因激发出来的学习动机。故本题选A。
5.B
【解析】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小学的发展任务是勤奋感对自卑感。故本题选B。
6.C
【解析】移除性(取消性)惩罚是指在行为之后移去某一刺激,以抑制或减少不当行为的发生。用禁止“出去玩”来减少学生“不写作业行为”的发生,属于移除性惩罚。故本题选C。
7.A
【解析】强化法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设计出来的,目的在于通过强化(即奖励)而造成某种期望出现的良好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故本题选A。
8.B
【解析】父母过分溺爱和保护或过分批评指责,可能会使儿童怀疑自己对自我和环境的控制能力,从而产生一种羞耻感。故本题选B。
9.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十六条:学校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故本题选A。
10.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