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的提出者为(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2.《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
A.立德树人 B.素质教育
C.学生全面发展 D.教育改革
3.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专著是( )。
A.《理想国》 B.《论语》
C.《学记》 D.《教育漫话》
4.提出范例教学法的教育家是( )。
A.赞科夫 B.瓦·根舍因
C.维果斯基 D.皮亚杰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试行)》规定,(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A.课程标准 B.教育政策
C.科技水平 D.文化传统
6.在我国教育发展中,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因素是( )。
A.生产力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科技水平 D.文化传统
7.学校利用“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等来规范约束学生行为,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这种教育属于(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8.教师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A.传授知识 B.为人师表
C.教书育人 D.热爱学生
9.教师的言谈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10.青少年的感知成熟先于思维成熟,而思维成熟先于情感成熟,这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顺序性 D.连续性
【参考答案】
1.C
【解析】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故本题选C。
2.A
【解析】《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创新育人模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故本题选A。
3.C
【解析】《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学专著,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故本题选C。
4.B
【解析】范例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原理、规律性的知识,是德国教育心理学家瓦·根舍因提出来的,基本特征有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故本题选B。
5.A
【解析】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故本题选A。
6.B
【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总是采取种种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决定和影响受教育权在社会中的分配,决定谁有享受学校教育的权利,谁没有享受学校教育的权利,谁有享受什么样学校教育的权利等问题。故本题选B。
7.A
【解析】学校利用“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等来规范约束学生行为,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这体现了德育的的要求之一,即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故本题选A。
8.C
【解析】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故本题选C。
9.A
【解析】教师职业的特点中指出,教师具有示范者的特点。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故本题选A。
10.B
【解析】身心发展规律的不平衡性认为:心理的发展速度并不是匀速的,其达到成熟的时间及最终达到的高度也不尽相同。题目中所述的“青少年的感知成熟先于思维成熟,而思维成熟先于情感成熟”,这体现了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起止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是不平衡性的表现。故本题选B。
1.“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的提出者为(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2.《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
A.立德树人 B.素质教育
C.学生全面发展 D.教育改革
3.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专著是( )。
A.《理想国》 B.《论语》
C.《学记》 D.《教育漫话》
4.提出范例教学法的教育家是( )。
A.赞科夫 B.瓦·根舍因
C.维果斯基 D.皮亚杰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试行)》规定,(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A.课程标准 B.教育政策
C.科技水平 D.文化传统
6.在我国教育发展中,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因素是( )。
A.生产力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科技水平 D.文化传统
7.学校利用“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等来规范约束学生行为,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这种教育属于(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8.教师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A.传授知识 B.为人师表
C.教书育人 D.热爱学生
9.教师的言谈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10.青少年的感知成熟先于思维成熟,而思维成熟先于情感成熟,这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顺序性 D.连续性
【参考答案】
1.C
【解析】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故本题选C。
2.A
【解析】《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创新育人模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故本题选A。
3.C
【解析】《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学专著,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故本题选C。
4.B
【解析】范例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原理、规律性的知识,是德国教育心理学家瓦·根舍因提出来的,基本特征有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故本题选B。
5.A
【解析】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故本题选A。
6.B
【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总是采取种种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决定和影响受教育权在社会中的分配,决定谁有享受学校教育的权利,谁没有享受学校教育的权利,谁有享受什么样学校教育的权利等问题。故本题选B。
7.A
【解析】学校利用“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等来规范约束学生行为,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这体现了德育的的要求之一,即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故本题选A。
8.C
【解析】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故本题选C。
9.A
【解析】教师职业的特点中指出,教师具有示范者的特点。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故本题选A。
10.B
【解析】身心发展规律的不平衡性认为:心理的发展速度并不是匀速的,其达到成熟的时间及最终达到的高度也不尽相同。题目中所述的“青少年的感知成熟先于思维成熟,而思维成熟先于情感成熟”,这体现了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起止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是不平衡性的表现。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