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备考技巧

首页 > 上海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2022公务员常识积累: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一览表

公务员考试网 | 2021-06-24 09:43

收藏

 

节日名称

时间

说明

主要习俗/象征意义

有关诗文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又称“元日”、“新春”

 

 

办年货、掸尘、送灶君、挂年画、贴春联、吃“年夜饭”、夕守岁、拜年、发压岁钱

初一、燃放爆竹、除旧迎新、担银水、上坟烧香、拜年

初二:迎婿日

初五、迎财神

初六:送穷鬼

初七:吃及第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 。(王安石 《元日》) 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又称“上元节”、的“灯节”

闹元宵(象征合家团圆)、赏花灯猜灯谜舞狮子等。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龙抬头

农历二月初二

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青龙节、土地诞

祈雨、土地公公"暖寿"、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剃龙头

"二月二龙抬头,八月二龙收尾"《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

清明节

公历四月五日

传统节日中唯一按公历的节日

扫墓祭祖踏青、插柳放风筝、荡秋千、踢毽子、蹴鞠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又称“端阳节”

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喝雄黄酒挂香袋插艾蒿菖蒲(祛毒消灾)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沈崇文《端午日》

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

又称“乞巧”,中国的“情人节”,与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相关。

穿针乞巧(向织女乞求智慧和巧艺,求赐美满姻缘)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七夕》)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

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设食祭祀、诵经作法等普渡施孤布施。少数地方有,如今被冷落

中元节李商隐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又称“团圆节”与“嫦娥奔月”的神话相关。

团圆饭、吃月饼赏月拜月(祈盼团圆)

 

王建《十五夜望月》

苏轼《水调歌头》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现在被定为“敬老节”

登高赏菊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冬至节

12211223交节。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阴极之至

吃饺子、狗肉、羊肉、羊肉汤

杜甫《冬至》

腊八节

腊月初八

又称“腊日”

腊八粥(五谷杂粮熬成)、祭祀众神(祈求谷丰登)

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

灶节

腊月二十三

又称“小年”

祭灶(祈求家庭平安幸福)

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民间对联)

除夕

腊月三十

腊月的最后一天,“过年”

春联(年画门神)、贴福字、明灯守岁、祭祖、年夜饭、压岁钱、

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 

汉族历史悠久,世代传袭,逐渐形成了民族传统节日的一个完整体系。一年之中,其主要节日,按农历顺序排列有:

正月初一为元旦,即春节。正月初七为人日。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又叫元宵节或灯节。二月十二为花朝节,又叫百花生日。三月三为上已节,又叫修禊节。三月还有清明节、清明前二日(或一日)又为寒食节。四月初八为佛节。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叫端阳节。七月初七为七夕,叫乞巧节或女儿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又叫鬼节。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十一月有冬至节。十二月最后一天的晚上为除夕。另外还有社日,又分春社和秋社,是农家祭社祈年的日子;伏日,祭祀以隐代避盛暑;腊日,祭百神以逐疫。

汉族节日发展至今,最兴盛、隆重、热闹,最有群众基础的是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四大传统节日。

说明:“传统节日”是指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习俗的中国节日,不要与“洋节”(如圣诞节)和历史较短的纪念性节日(如青年节)相混淆。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