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语分类
现代汉语中有些定了型的词组和短语,经常作为一个完整的单位来使用,不能随意改变其成分,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格言、警句等,内容十分丰富。
来源
1、来自民间口语和名人之言
2、来自古代书面语
3、借自外语部分熟语举例
201、防患于未然——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20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203、发昏章第十一——昏头昏脑的风趣话。仿《孝经》“某某章第几”的说法。
204、法不传六耳——指极端秘密,不能让第三者知道。
205、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
20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207、反其道而行之——其:他的;道:方法,办法。采取同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
208、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方:方术,治道的方法;物:事物。原指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聚在一起,各种事物因种类不同而区分开。后指人或事物按其性质分门别类。
209、放长线钓大鱼——比喻做事从长远打算,虽然不能立刻收效,但将来能得到更大的好处。
210、放冷箭——乘人不备,放箭伤人。比喻暗中伤人。冷箭:暗箭。
211、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212、放之四海而皆准——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称全国为“四海”;准:准确。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
213、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指人或事物变化无常,分合无定。
214、焚林而田,竭泽而渔——竭:使……干涸;渔:打鱼。烧毁森林捕捉野兽,排干湖水去捕捉鱼。比喻只顾眼前的利益,无止境地索取而不留余地。
215、丰年玉荒年谷——比喻有用的人才。
216、风从虎,云从龙——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217、风高放火,月黑杀人——风高:风非常大。月黑:指黑夜。趁风大放火,趁黑夜杀人。形容盗匪趁机作案的行径。
218、风马牛不相及——风:走失;及:到。本指齐楚相去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219、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220、蜂虿(chài)作于怀袖——比喻出乎意外的惊吓。
221、佛是金妆(装),人是衣妆(装)——指佛靠金子装点,人靠衣饰打扮。比喻人内里不足,要靠外表。
222、福不重至,祸必重来——福不会接连而来,祸灾却会接踵而至。
223、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指幸运事不会连续到来,祸事却会接踵而至。
224、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指福祸互为因果,互相转化。
225、蜉蝣撼大树——比喻自不量力。
226、附骥(jì)尾——附着在千里马的尾巴上。比喻仰仗别人而成名。常作谦词。
227、富贵不能淫——富贵:旧指有钱财、有地位;淫:迷惑。指意志不为金钱和地位所迷惑。
228、蝮蛇螫(shì)手,壮士解腕——手腕被腹蛇咬伤,便立即截断,以免毒液延及全身,危及生命。比喻事到紧要关头,必须下决心当机立断。也比喻牺牲局部,照顾全局。
229、覆巢无完卵——覆:翻倒。翻倒的鸟窝里不会有完好的卵。比喻灭门大祸,无一幸免。又比喻整体毁灭,个体也不能幸存。整体毁灭,个体也不能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