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2019年10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指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大量新业态、新职业”,网络直播、共享经济等数字经济新模式拉动灵活就业人数快速增加。在这一背景下,许多没有知名度的普通人,靠优质内容创作赢得了关注度。去年“双11”,有网络红人创下3.3亿成交额的纪录,某“口红一哥”5分钟内卖掉了1.5万支口红。随着电商新业态不断出新,一些现场直播、网红代言等互联网销售形式受到网友追捧。但与此同时,其中存在的食品安全、“刷单”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公考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网红经济的本质是口碑经济、诚信经济,信用是其发展壮大的基石,只有用健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作为保障,让人们愿消费、敢消费,才能让消费更好地成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
[综合分析]
媒介形态的演进,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数字经济新趋势,改变了传统商业营销格局,让人看到了社会化营销的新商机。
网红经济的本质是口碑经济、诚信经济,信用是其发展壮大的基石。比如,一个特别懂电子产品的“极客”,之所以能在垂直领域建立知名度,带动产品销量,关键是其经得起检验的专业见解。但现实中,一些网红及其身后的孵化公司,在流量价值面前打起“如意算盘”,或弄虚作假“刷单”买粉丝、买评论,制造数据假象,骗取广告客户信任;或为劣质商品代言,做一锤子买卖;或索性绕过平台点对点交易,将交易移到“桌面底下”,可能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粉丝没买到合意的产品,广告客户没买到承诺的效果,伤害了社会化营销这一电子商务新业态。
对营销活动而言,不论用的是生产者与经销者自己的信誉,还是从带货网红那里“租”来的信誉,一旦产品本身辜负了消费者的期待,最终的结果都注定只能是信誉透支,最终造成整场营销活动的崩盘。因此,无论是保护新业态发展还是保护消费者权益,对出现的问题,不能听之任之,而应在规范的同时加强监管。
[对策措施]
从平台监管角度看,一方面要保护广告客户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帮助其准确知晓相关账号的流量价值,对商业纠纷要建立常态化的处理机制;另一方面,对“买粉”“刷单”“假评论”“卖假货”等行为,也要加大打击力度。
平台要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比起监管部门,平台凭借数据优势与管理权限,更容易刺破商业欺诈的面纱,理应更深度参与到互联网发展共治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