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熟势力说
代表人物:盖赛尔[美]。
主要观点:儿童自身的生理成熟影响着技能的学习和个性的形成(双生子爬梯实验)
(二)行为主义学说
1.华生的观点
提出“刺激一反应”理论,认为行为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已知刺激能预知反应,已知反应就能推断出刺激。否认遗传的作用。
2.斯金纳的观点
区分出应答性行为(即由刺激引起的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即个体自发出现的行为)。他更强调操作性或工具性条件反射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强化、消退和惩罚。
(三)精神分析学说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渐成说(人的发展是自我与社会环境相作用的结果)
(1)婴儿期(0—1岁):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2)幼儿期(1—3岁):自主对羞愧。
(3)学龄初期(3—6岁):主动对内疚。
(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
(5)青春期(12—18岁);建立自我同一性。
(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7)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四)认知发展学说
代表人物:皮亚杰
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物体恒存。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
资格证考前必背2:关于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概念
(一)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
指主体现有的心理水平与其将要达到的心理水平之间的差距。
(二)关键期
指幼儿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的时期。幼儿心理发展关键期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三)敏感期[蒙台梭利]
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四)转折期或危机期
资格证考前必背3: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趋势)
(一)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二)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
(三)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四)情感由易外露开始向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
(五)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
资格证考前必背4: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客观因素:包括生物因素(遗传素质、生理成熟)和社会因素(环境与教育)
(二)主观因素:指婴幼儿自身的心理和活动。新的需要与儿童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问的矛盾是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资格证考前必背5: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发展趋势
代表人物:盖赛尔[美]。
主要观点:儿童自身的生理成熟影响着技能的学习和个性的形成(双生子爬梯实验)
(二)行为主义学说
1.华生的观点
提出“刺激一反应”理论,认为行为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已知刺激能预知反应,已知反应就能推断出刺激。否认遗传的作用。
2.斯金纳的观点
区分出应答性行为(即由刺激引起的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即个体自发出现的行为)。他更强调操作性或工具性条件反射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强化、消退和惩罚。
(三)精神分析学说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渐成说(人的发展是自我与社会环境相作用的结果)
(1)婴儿期(0—1岁):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2)幼儿期(1—3岁):自主对羞愧。
(3)学龄初期(3—6岁):主动对内疚。
(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
(5)青春期(12—18岁);建立自我同一性。
(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7)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四)认知发展学说
代表人物:皮亚杰
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物体恒存。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
资格证考前必背2:关于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概念
(一)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
指主体现有的心理水平与其将要达到的心理水平之间的差距。
(二)关键期
指幼儿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的时期。幼儿心理发展关键期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三)敏感期[蒙台梭利]
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四)转折期或危机期
资格证考前必背3: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趋势)
(一)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二)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
(三)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四)情感由易外露开始向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
(五)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
资格证考前必背4: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客观因素:包括生物因素(遗传素质、生理成熟)和社会因素(环境与教育)
(二)主观因素:指婴幼儿自身的心理和活动。新的需要与儿童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问的矛盾是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资格证考前必背5: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发展趋势
具体特征 | ||
一、婴儿期年龄特征(0—1岁) | 新生儿期(0—1个月) | (1)心理发生的基础——本能动作 (2)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出现 (3)开始认识世界 (4)人际交往的开端 |
婴儿早期(1—6个月) | (1)视觉、听觉迅速发展 (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4—5个月) (3)主动招人 (4)开始认生(5—6个月) |
|
婴儿晚期(6—12个月) | (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3)言语开始萌芽 (4)依恋关系发展(6—7个月) |
|
二、幼儿早期年龄特征(1—3岁) | 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 (1)学会直立行走; (2)使用工具; (3)言语和思维的真正发生 (4)出现最初的独立性 |
|
三、幼儿期年龄特征(3—6岁) | 3—6岁是心理活动形成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 |
幼儿初期(3—4岁) 小班 |
(1)最初步生活自理 (2)认识依靠行动 (3)情绪作用大 (4)爱模仿 |
|
幼儿中期(4—5岁) 中班 |
(1)活泼好动 (2)具体形象思维开始 (3)开始接受任务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
|
幼儿晚期(5—6岁) 大班 |
(1)好问好学 (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4)个性初具雏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