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务员备考的过程中,不管是国考还是省考都需要准备的一个科目就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行测的考查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数学运算、资料分析、判断推理这五种题型。那今天华图教育就帮助大家梳理一下资料分析中曾经设置的“陷阱”有哪些,以便于提醒大家在备考时避开陷阱,更快更好的做题。
时间陷阱
时间陷阱常见分为时间点设错或时间段设错。对于时间点设错一方面是题干中时间点与材料中时间点相关但不相同,另一方面是选项中给出相关年份的数据混淆视听;对于时间段设错一方面是题干中时间段与材料中时间段相关但不相同,另一方面是选项中给出原文时间段的相关数据混淆视听,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可以参考下面分析。
例1
2015 年 1-10 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44359 亿元,同比增长 10.6%。10 月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8279 亿元,同比 11.0%。
问题:2014 年 10 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多少亿元?
A.244359 B.28279 C.220939 D.25477
【设错分析】解析:题干需要求14年10月,但是材料给出的是15年前10月累计以及10月单独的相关数据,这就要求我们在求解时要审好题目时间,不要计算错误。
例2
2014 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 13312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4%,
同比下降 2.6 个百分点。
问题:2012 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为多少亿元?
A.10299 B.13312 C.11843 D.12159
【设错分析】解析:题干需要求12年,但是材料给出的是14年数据,像这样隔一年求量的题目,选项中一般会有中间年份的答案作为误导选项,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概念处理陷阱
概念处理陷阱常见为增长率和增长量的区分以及百分数和百分点的区分。我们先来看增长率和增长量的设错情况,这种情况的设错更多体现在问法上,一般会存在明确问法与不明确问法,明确问法中有增长率是多少、增长量是多少、增长多少元等,不明确问法中如果要求增长率也会问增长(速)最快/慢,求增长量也会问增长最多/少或增量高/低等,具体的大家可以参考下面分析。
预约公告,考试消息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