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5日16时,“国家乡村振兴局”牌子正式挂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此前已经摘下,这标志着脱贫的攻坚战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但脱贫致富只是幸福的起点,对于“脱贫攻坚”后的工作,总书记指示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那如何更好地做好二者的衔接?其实就是一个从“一”到“多”、从“无”到“有”的转变。
从“一”到“多” 其一,脱贫攻坚最基本的目标其实就是提升贫困群众的收入,改善生活条件,所以基于农业产业发展来进行物质脱贫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无论是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亦或者是农村劳动力的输出还是扶贫车间送到“家门口”,都是提升贫困人口输入的最基本手段。然而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兴旺并不仅仅是单一的提升农民收入,更在于符合全国一盘棋的新旧动能转换,要实现的是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科学化,顺应“新六产”的潮流,利用政策所推动的各类流向基层的资源,实现农业产业的“乘数效应”和“聚变效应”,从根本上讲就是农业多元化发展的目标。
其二,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带头作用不容忽视,无论是扶贫产业的落实还是精神扶贫的推进,都有效找准了贫根、把准了贫脉,其目标就是带动贫困群众托贫。但是乡村治理有效的体现可不仅仅是只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更在于发挥基层干部群众贴心人、政策明白人、干事创业带头人的作用,让乡村各方面全面发展。在基层矛盾的解决上要学习“枫桥经验”,在工作中发挥三牛精神,多下下地头、啃啃馒头、坐坐炕头、聚聚村头,更考验的是脱贫后基层干部的治理与服务能力。
其三,脱贫中使用体量最大化的是组织人才,但乡村所面临的是人口的大量流失带来的耕地资源的撂荒、留守人口的素质低等问题。乡村振兴中人才是最根本的落脚点,没有人才其他四大振兴无从谈起。如何让人才返乡、留乡、下乡,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的好、培得出,是乡村长远发展的应有之义。尤其是基层紧缺的医疗、电商、管理以及最重要的教育人才,让人才更加的多元更加专业。
预约公告,考试消息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