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时候用到语素差异?
第一,最明显的标志就是选项的词语是两字实词,成语的考查几乎不涉及到语素差异。第二就是实词一个字相同,一个字不同。
2.如何来进行解题
第一步,理解语境,看语境信息中侧重于强调哪一个词语。
第二步,对比选项中语素的差异,选择和语境信息相符合的词语。
3.例题讲解
【例1】依次填入下列划横线部分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对于民众反映比较集中紧迫的事情,________不当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②大雾天气致使飞机无法按时起飞,________了我一天的行程。
③央行发布的史上最严新规是为了________日益猖狂的金融犯罪和网络诈骗。
A.应对 耽误 遏制 B.治理 耽搁 遏止
C.操作 耽误 遏止 D.处置 耽搁 遏制
【答案】A
【解析】第一步,从第三个空入手,“遏制”强调控制,“遏止”强调停止,制止。文中的“金融犯罪和网络诈骗”并不能完全根除,不能“制止”,只能“控制”,且后文“日益猖狂”是一种趋势,用“控制”更恰当。排除B项和C项。
第二步,“耽误”和“耽误”也是语素的差异,误一般侧重于因拖延或者错过时机而误事。搁是指在某处停留,此处搭配一天的行程,两个词语都可以搭配。
第三步,比较“应对”和“处置”,两者均有解决问题的意思,但是“应对”比“处置”更能体现对于突发事件的解决。
因此,选择A选项。
【例2】尽管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但却迫在眉睫,不容________。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是对立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发展一定要以环境的________能力为基础;另一方面,环境保护________的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会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推脱 承受 抑制 B.推脱 承载 制约
C.推托 承受 抑制 D.推托 承载 制约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根据“环境保护任务艰巨”可知,文段中意思是说保护环境是人类的责任。“推脱”指推卸、推辞,常搭配“责任、问题、事情”等。“推托”指借故拒绝,一般针对别人的请求。此处用“推脱”更合适,排除C项和D项。
第二步,“承载”指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侧重载重、支撑,“承受”侧重接受,禁受,如承受考验,文段强调的是“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且“环境承载能力”是固定搭配,符合文意。排除A项,答案基本锁定B选项。
第三步,验证第三空。“制约”指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B选项。
从这两个例题的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语素差异是辨析选项的重要方法,大家以后做题的时候要合理灵活利用这个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