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各类公职考试面试环节中,以名言警句作为题干核心话题要求考生阐述理解的题目频繁出现,成为了一大热门题型。此类题型着重考查考生的政治理论素养、背景知识和逻辑能力,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等语句均有在面试考场中出现,要求考生结合实际或报考岗位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但无论在教学还是考试过程中,经常有同学们说最棘手的恰恰就是这类题目,无论怎么回答都感觉自己的作答空洞无物,找不到分析方向、没话说等问题屡屡出现,甚至成为了一些同学的“过敏题”。那么今天上海教育就来分享几个完善这类题型分析维度、提升分析逻辑性和语言充实性的小技巧。
1.结合讲话对象的本质特征,正面论述
在名言警句题型中,以领导人讲话出现得较多,而报考公职人员的考生几乎都是青年人,所以考察青年人价值观的题目也很常见。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纪念大会上强调广大青年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这一题,当我们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句话的良苦用心和重要意义时,可以选择的一个阐述维度就是青年人的自身特点和在当今社会的角色定位:有精力、有头脑、有大好的年华,也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民族进步的生力军。所以年轻人承担着这样的时代使命,就需要有远大的理想、过硬的本领、勇敢的担当。
2.结合题干关键词,分析利弊
结合题干的关键词直接分析名言警句中核心思想的利弊,也是较为简单直接的一种分析方法。仍旧以前述题目为例,题干的三个核心关键词就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那么我们不妨直接阐述有理想、本领和担当对青年人来说的重要意义。比如有了理想就有了前行的目标和动力;有了本领就有了在社会上立足的基础;有了担当才能够做到爱岗敬业、坚守职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