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事件】
1994年出生的张峻彦,是名独生女,有“海归”留学背景,目前是上海一家老年照护中心的副主任,负责全院运营管理工作,忙碌并快乐着。
这是她实现职业梦想道路上的一个“小成就”,生性爱和老年人打交道的她,很早就考虑到父母未来养老的问题,决心投身养老行业。
2016年,从国内一所高校药学专业毕业后,她选择到美国南加州大学攻读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硕士学位。该专业采取学分制,需学习美国养老体系、老龄医学、运营管理等知识。
那时,每当跟朋友们说起这个专业,她就觉得气氛会变得有些“奇怪”,毕竟对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个没太多“存在感”的行业。毕业后,她相继在美国一所认知症研究中心和一家养老机构工作,去年秋天,她回到上海。
留学的几年间,国内养老行业在迅速发展,张峻彦有明显的感受——身边朋友的看法变了很多。“他们说我选择了一个发展前景好的‘朝阳产业’。”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若干意见》中提到:加强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支持护理、康复、家政、育幼等相关专业高职毕业生提升学历。到2025年,力争全国护理、康复、家政、育幼等生活性服务业相关专业本科在校生规模比2022年增加10万人。
【预测考题】
民政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对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提出17条具体措施,其中明确要求,到2022年年底前培养培训1万名养老院院长、200万名养老护理员、10万名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在这一宏观背景下,如何让年轻人选择养老行业,并愿意在这个行业扎根?
【解读问题】
表明态度
随着中国不可逆转的老龄化大趋势,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备受瞩目,相关部门已经在部署,相关专业开设如火如荼。
分析养老行业 “叫好不叫座” 出现的 原因
1. 高校毕业生的潜意识里,将养老服务看成是伺候人或者是保姆该干的活,觉得难以接受。
2. 职业路径不清晰 。 “ 没编制难招人,待遇差难留人”,这在养老行业形成了恶性循环。
3. “人才紧缺”限制了养老院的发展 , 学生们都倾向于去一些经济更发达、行业更完善的城市 , 亟待科班人才加盟助力。
制定 养老行业良性发展 的合理对策
1. 三四线城市要招到更多年轻化、专业化的养老人才,就需要搭建“社会认可、部门许可、院校支持”的大格局。
2. 国内只有很少数院校培养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大专生,但层次偏低、规模很小。要选择不同类型的高校试办“老年服务管理”本科专业,逐步组织教师队伍,明确培养目标,摸索用人单位要求,把为老服务与管理落到实处。
3. 保证养老管理人才良性成长 。 单位针对年轻人制定各类培养计划。让年轻人获得更多可能性,而不是只做重复性的枯燥工作。畅通上升渠道,保证管理人才来源多元化,让年轻人有了奔头。
4. 学生要强化终身学习能力,跟上行业发展,同时也应认清,当下健康养老服务行业依然存在不成熟、不合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