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点概况
2021年岁末,一则来自江苏省丰县的新闻冲上热搜,迅速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丰县一户人家生育了8个子女,同时家庭非常贫困,许多好心人士纷纷向这个家庭献爱心。但是没过多久,热心的网友发现,孩子的母亲被铁链拴住关在小黑屋里,并在数九寒天里身着单衣,这让网友们不禁怀疑该女子是从外地拐卖而来,从而向当地政府求证,要求彻底调查。一石激起千层浪,为了平息舆论,丰县政府先后发布了两次通告,但是经过网友的仔细分析,发现通告内容漏洞百出,与事实真相不符。针对这个问题,徐州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专案调查组,经过长达一周的调查后,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该女子确系被拐妇女,一时间,人口贩卖这个令民众深恶痛绝的词再次站在了风口浪尖。
此次案件为我们敲响警钟,解决人口拐卖这个顽疾刻不容缓!
二、各方观点
新华社:经南京医科大学司法所DNA鉴定,杨某侠与八个子女均存在生物学亲子关系,至此,喧嚣一时的丰县女子被拐案终于盖棺定论。然而,这其中仍然存在诸多疑点:为何丰县政府起初极力否认杨某侠系拐卖妇女?这其中是否存在一条官护黑的利益链?丰县地区拐卖人口是否是普遍现象?政府应如何改进工作方式等都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新华社将持续跟进。
人民日报:法治教育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此次事件暴露出部分群众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对此,有关部门应借助现代媒体,多渠道对群众进行普法宣传,让群众知法,懂法,守法,不犯法;同时,此次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丰县政府的形象,有关部门一定要吸取教训,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时刻绷紧为人民群众服务这根弦,对于在此次事件中失职渎职的人员,一定要严肃问责,给人民群众一个合理的交待。
三、深度分析
(一)概念释义
“人口贩运”系指为剥削目的而通过暴力威胁或使用暴力手段,或通过其他形式的胁迫,通过诱拐、欺诈、欺骗、滥用权力或滥用脆弱境况,或通过授受酬金或利益取得对另一人有控制权的某人的同意等手段招募、运送、转移、窝藏或接收人员。剥削应至少包括利用他人卖淫进行剥削或其他形式的性剥削、强迫劳动或服务、奴役或类似奴役的做法、劳役或切除器官。该段内容为复制不论人口贩运受害者同意与否,人口贩运加害者是否有涉及第一项所定义之人口贩运方式。
(二)原因分析
产生人口贩卖现象的原因:
利润高。贩卖一个儿童或者妇女,少则获利几千元,多则数万元,高昂的利润令人贩子无视法律,铤而走险。
打击难度高。在科技信息不够发达的年代,打击人贩十分困难,因其通常跨省作案,反侦察能力较强,交易方式隐蔽,给公安部门办案增添难度。
买方市场大。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的以及不婚观念的传播,无伴侣的青年越来越多,于是,没有后代的青年想到了人口买卖这一非法渠道。同时,高强度的生活伴生出许多疾病,影响生育,人贩子敏锐地抓住了机会。
(三)危害
据不权威部门统计。每年有大约300万人失踪,这些人或被拐卖或死亡,使得很多家庭支离破碎,严重影响社会安定。
对被拐人口本人的危害。严重侵犯被拐人口的人身自由与人格尊严,人身自由权作为一种基本权利,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犯,约束和控制。再者,对被拐人口的身心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无数血淋淋的事例向我们表明,被拐卖者即使被营救出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其身心摧残仍然会伴随着受害人一生。
对被拐人口家庭的危害。被拐人口,尤其是被拐儿童,是一个家庭的中心与纽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团团圆圆是中国人民传承千年的传统,一旦孩子被拐,对原生家庭而言无异于切肤之痛,父母因失子而患上精神疾病,离婚乃至自杀者比比皆是,触目惊心。
对社会的危害。人口拐卖作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恶行,会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破坏他人家庭幸福和谐。其次,它严重败坏社会风气,降低人们的道德水准,产生不良的示范作用。最后,严重影响社会安定,无数家庭因为家人被拐而支离破碎,长此以往,必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顽疾。
(四)对策
1.制度层面。政府有关部门应主动作为,加快涉及人口拐卖的立法步伐,加大对人贩子以及买方家庭的处罚力度,铲恶于源头。对人口拐卖的相应刑罚应适度提高,提升震慑力,使人贩子不敢卖,买方家庭不敢买。
2.宣传教育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应利用主流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农村落后地区,要破除重男轻女等封建糟粕思想,树立男女平等的文明新风,同时加强普法队伍建设,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说明人口拐卖的危害以及参与人口拐卖所面临的处罚。
3.机制方面。社会资源与政府资源有机结合,政府应充分发动民间志愿者,大力搜集被拐人口的信息,并使其协助政府部门让更多被拐儿童回归原生家庭,使其与家人团圆;要建立并完善反拐机制,健全部门联动体系,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使其为政府打拐建言献策。
四、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