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基于互联网的新型科普方式层出不穷。浅阅读、视频直播以及游戏互动等方式,使得如今获取科学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门槛也越来越低。研究者认为,尽管“互联网+科普”令科学知识的获取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这不是对科普传播的一种颠覆,而是显示了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研究者的观点?
A.新闻应用、微博等资讯类媒体是用户了解科学热点事件的最主要渠道
B.在许多科学热点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公众很难见到权威科学家的身影
C.数据表明,用户普遍乐于通过图文资讯这样轻松愉悦的形式获取知识
D.比起明星八卦,在社交媒体转发科普内容更能为转发者本人形象加分
【答案】D
【正确率】100%
【答题次数】1次
【三级知识点】判断推理-逻辑判断-削弱论证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质疑”,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尽管“互联网+科普”令科学知识的获取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这不是对科普传播的一种颠覆,而是显示了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
论据:浅阅读、视频直播以及游戏互动等方式,使得如今获取科学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门槛也越来越低。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该项说明的是用户了解科学热点事件主要渠道有哪些,论点论述的是获取和传播知识的方式显示了公民素养的提升,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不明确项。该项“在许多热点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公众很难见到权威科学家的身影”,说明公民所获得的知识很多时候可能不是权威的,但不代表公民科学素养就没有提升,不具有削弱作用。
C项:无关选项。该项中“用户普遍乐于通过图文资讯这样轻松愉悦的形式获取知识”强调的是用户喜欢获取知识的方式,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增加反向论据。该项中强调的是转发者转发科普内容是为本人形象加分,而非是为了提高科学素养,具有削弱作用。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参考原文《热点事件能否让科学火起来》
分析:1.本题与原文的差异。
原文是通过一系列数据来说明“互联网+科普”现象的出现,然后给出的结论是“这不是颠覆”,并给出了一个趋势“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民的科学素养”。但是在本题中,论点是“显示了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与原文略有差异。
2.易错项分析。
在结合原文(如下图横线内容),给出的是上文数据发生的一个原因,也就是说出现“互联网+科普”的原因是“为形象加分”,而非“公民科学素养的提高”,故D项具有削弱作用。
关于易错项B项的说明:结合原文可知,为了满足网民对科普的需求,故需要更多的科学家在热点中发声。而本项的内容为“很难见到权威科学家的身影”,即使没有“权威科学家”,也不代表现有的科普内容不科学,故不能明确削弱。![](https://u3.huatu.com/uploads/allimg/220614/image-20220614101151-2.png)
【来源】2019年0420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 第102题、2019年0420天津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第97题、2019年0420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第87题、2019年0420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第105题、2019年0420新疆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第88题、2019年0420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乡镇)第104题、2019年0420湖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 第101题、2019年0420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 第81题、2019年0420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第96题、2019年0420黑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省直)第102题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研究者的观点?
A.新闻应用、微博等资讯类媒体是用户了解科学热点事件的最主要渠道
B.在许多科学热点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公众很难见到权威科学家的身影
C.数据表明,用户普遍乐于通过图文资讯这样轻松愉悦的形式获取知识
D.比起明星八卦,在社交媒体转发科普内容更能为转发者本人形象加分
【答案】D
【正确率】100%
【答题次数】1次
【三级知识点】判断推理-逻辑判断-削弱论证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质疑”,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尽管“互联网+科普”令科学知识的获取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这不是对科普传播的一种颠覆,而是显示了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
论据:浅阅读、视频直播以及游戏互动等方式,使得如今获取科学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门槛也越来越低。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该项说明的是用户了解科学热点事件主要渠道有哪些,论点论述的是获取和传播知识的方式显示了公民素养的提升,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不明确项。该项“在许多热点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公众很难见到权威科学家的身影”,说明公民所获得的知识很多时候可能不是权威的,但不代表公民科学素养就没有提升,不具有削弱作用。
C项:无关选项。该项中“用户普遍乐于通过图文资讯这样轻松愉悦的形式获取知识”强调的是用户喜欢获取知识的方式,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增加反向论据。该项中强调的是转发者转发科普内容是为本人形象加分,而非是为了提高科学素养,具有削弱作用。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参考原文《热点事件能否让科学火起来》
分析:1.本题与原文的差异。
原文是通过一系列数据来说明“互联网+科普”现象的出现,然后给出的结论是“这不是颠覆”,并给出了一个趋势“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民的科学素养”。但是在本题中,论点是“显示了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与原文略有差异。
2.易错项分析。
在结合原文(如下图横线内容),给出的是上文数据发生的一个原因,也就是说出现“互联网+科普”的原因是“为形象加分”,而非“公民科学素养的提高”,故D项具有削弱作用。
![](https://u3.huatu.com/uploads/allimg/220614/image-20220614101151-1.png)
![](https://u3.huatu.com/uploads/allimg/220614/image-20220614101151-2.png)
【来源】2019年0420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 第102题、2019年0420天津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第97题、2019年0420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第87题、2019年0420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第105题、2019年0420新疆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第88题、2019年0420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乡镇)第104题、2019年0420湖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 第101题、2019年0420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 第81题、2019年0420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第96题、2019年0420黑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省直)第10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