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2022年3月31日,《人民日报》微博发起话题剧本杀成年轻人社交破圈新方式,并表示剧本杀有助于年轻人跳出日常圈子,成为年轻人扩大社交圈的有效方式。此后,《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起的话题剧本杀成90后00后社交新潮流登上了热搜,阅读达到1.8亿次。2022年6月9日,央视网发文《高考结束后去哪儿玩?重庆推出游轮剧本杀》将这一项目顶上微博热搜,引发业内外对“沉浸式剧本杀”的广泛热议。2022年7月7日,中国青年报发声表示,别让“剧本杀”成为黄色、暴力的温床。剧本杀,正成为新的线下娱乐宠儿。当然,热捧伴随而来的也有挑战与潜在危机。
【提出观点】
中部地区一位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说,目前开办“剧本杀”门店的准入门槛较低,既没有前置审批条件,也不需要经过文化、公安等部门的内容审核。
一位基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负责人说,这是一个新生行业,尚未出台有效的管理办法或法律法规,我们在执法检查中存在模糊地带。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咨询师工作委员会理事陈建华介绍说,近期她接触过一位刚刚大学毕业的女来访者,一度沉迷于带有恐怖元素的“剧本杀”游戏,并因此严重失眠,开灯睡不着,关灯又害怕。剧本及剧情的引领很重要,需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适度的角色扮演有利于参与者释放精神压力、丰富想像力、加强人际沟通,但如果内容过于恐怖刺激,参与者又缺乏辨识能力,反而会混淆现实和剧情,甚至产生心理问题。
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袁小平说,在事关“剧本杀”等文化新业态的监管上,有关部门要把保护未成年人放在突出位置,尽快出台管理制度和细则,消除监管盲区。
【综合分析】
“剧本杀”的故事设定都是基于凶案发生,密室杀人案、下毒杀人案、枪支杀人案等,其中过于详细的作案手法和工具表述,存在一定的不良导向。还有一些利用魔法、秘术来杀人的剧本,充满了神秘、离奇、灵异惊悚的情节来刺激玩者,但是虚拟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很容易导致年轻人在现实世界中迷失方向。“剧本杀”中的冲突,甚至暴力情节,极易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随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剧本杀逐渐“变了味”,业务高速发展却缺乏相应的人才,门店重招聘轻培养,不少剧本杀主持人没经过正式培训,游戏中急于推进,游戏后玩家不满意也无法退款。产品质量不过关,主要表现在作为剧本杀游戏核心的剧本良莠不齐。剧本的侵权问题高发,盗版、抄袭无人监管,购物平台上盗版剧本比比皆是,还有些剧本存在大段抄袭依旧卖出高价,剧本买卖藏污纳垢难跨“灰色地带”。存在一些易被忽视的安全问题:有人直接在自己租的公寓里开场子,用扫楼的方式拉人进“店”;有人使用的剧本情节中充斥了过多的血腥恐怖元素,对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造成了危害。剧本杀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尚未有相匹配的行业法规。这不仅会阻碍行业发展,还会诱发更多问题。
【参考对策】
市场乱象横生,如果放任不管,后果将不堪设想。第一,就是对于剧本的品质把控,既要严厉打击盗版、抄袭现象,也要对血腥、露骨的描写给予有效规制,以防给参与者带来负面影响。同时,过于重口味、血腥暴力等的剧本内容也要责令整改,避免给剧本杀玩者带来不良影响和引导。第二,亟待解决的线下门店的安全隐患,需要树立合理有效的行业规范和门店管理准则,安全问题不容小觑。还应建立全面有序的行业内部管理体制,参考专家建议,尽快成立具有权威性的协会或组织,有效遏制行业乱象。第三,运营者也必须强化自律。优质原创的剧本是吸引玩家的核心,运营者应该抵制抄袭或暴力剧本;也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岗前培训,培养合格的主持人,提高消费者体验;还可以积极创新,通过打造知名剧本杀IP提高门店影响力;也应做好安全保障等工作,以保护好玩家的权益。第四,未成年人最好在家长的指导下参与。比如提供剧本内容的选择建议,对玩耍时间进行把控与限制等。玩家自身也应增强防范,谨防被商家或者别的玩家欺骗。在参与此类游戏时,一方面有必要选择正规的经营机构,另一方面也应注意保护好自己。同时,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勇于第一时间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第五,从行业自身来讲,需要对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坚决抵制,以净化市场环境。希望之后伴随着更多投资机构入场,剧本杀真正能够提升质量,以满足市场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