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行测试题

首页 > 上海国家公务员考试 > 试题资料 > 行测试题

2023国考考试经济常识题67

未知 | 2022-08-22 14:26

收藏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主体是()。

  A.市场

  B.计划

  C.企业

  D.政府

  2.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红心鸭蛋”、“多宝鱼”、“福寿螺”等黑心食品,我国政府采用技术和法律手段进行严加监管,让消费者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对此,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市场调解有一定的局限性

  B.政府在履行经济监管职能

  C.我国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

  D.市场调节的缺陷是不可克服的

  3.

  下列关于通货膨胀效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货膨胀降低实际利率

  B.通货膨胀提高实际收入

  C.通货膨胀改变收入分配

  D.通货膨胀形成强制储蓄

  4.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标志着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组成的贸易区开始步入零关税时代。该自由贸易区成立的背景不包括( )

  A.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

  B.WTO的成员国基本上都与其他有关国家建立了自由贸易关系

  C.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变动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D.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

  5.

  2009年,国务院先后恢复了10个经济区域发展规划,表明我国新的区域经济展图逐渐成型,下列关于区域经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区域经济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发展的地理概念

  B.区域经济以行政区划界为划分依据

  C.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等区域性基础设施是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内容

  D.水分 、热量、光照、土地和灾害频率等自然条件都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

  答案与解析

  1.答案:A

  解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体,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所以,本题选择A项。

  2.答案:D

  解析:

  市场调节有其固有的局限性,但并非难以克服。国家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措施可以有效掏单纯市场调节的盲目性、滞后性。从而发挥市场的真正攻效,市场调节的缺陷并非不可克服的。故正确答案为D。

  3.答案:B

  解析:

  在通货膨胀时期,人们的名义货币收入与实际货币收入之间会产生差距,只有剔除物价的影响,才能看出人们实际收入的变化。由于社会各阶层人们收入的来源是不同的,因此,在物价总水平上涨时,有些人的收入水平会下降,有些人的收入水平反而会提高,这种由物价上涨造成的社会再分配,就是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所以B错误,C正确。A、D两项也是通货膨胀的效应。故答案为B。

  4.答案:D

  解析:

  中国和东盟成员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有限,经济增长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度高,全球经济的变动会对其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是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中的负面影响,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5.答案:B

  解析:

  本题要求选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这里的区域指的是自然地理区域,并非行政区域。故正确答案为B。

  本题相关知识点:

  在区域经济中,地理因素是其基本要素,一个国家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会对国家的发展、国家经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区域经济正是研究如何从地理的角度出发,在国际竞争中保护国家的自身利益。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