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行测试题

首页 > 上海国家公务员考试 > 试题资料 > 行测试题

2023国考考试经济常识题166

未知 | 2022-08-23 14:32

收藏

  1.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问题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确保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政策的两大基本目标之一。下列关于粮食安全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有( )。

  A.一国的粮食安全取决于其在国际市场上对粮价及购买数量的操控能力

  B.粮食安全的关键在于确保国家粮库有充足的储备

  C.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目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D.我国始终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这一红线是中国粮食安全的警戒线

  2.

  (不定项选择)为履行好现代市场经济的政府职责,市场经济国家基本上将下列哪些方面列入基本的宏观调控目标体系?( )

  A.充分就业

  B.价格稳定

  C.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D.经济增长

  3.

  有研究指出,私人保险支出越多的国家往往越富有,在这些国家,购买保险是一种大众化的投资手段,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贫穷国家开展保险事业的效果不大

  B.经济实力是保险业的坚实后盾,现代保险日益发达

  C.保险费用在总经济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增长导致了基础投资不足

  D.保险只是富人或富国的事

  4.

  2007年老百姓衣、食、住、行、学的价格和费用有涨有落,牵动着民生忧喜,针对物价上涨我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下列有利于抑制物价上涨的措施是( )。

  A.增加财政支出

  B.扩大消费需求

  C.改善工资水平

  D.改善存贷款利率

  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点是( )。

  A.改善交通状况,发展现代物流业

  B.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

  C.改善外资结构,发展外内型经济

  D.改善投资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答案与解析

  1.答案:CD

  解析:

  一国的粮食安全取决于获得粮食的能力,包括粮食自给能力和进口能力,由此可知C、D两项都是为确保粮食安全的措施,是正确的。A选项是错误的,我国的粮食安全主要定位于:立足自给,有效调控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确保今后相当一段时期我国粮食产销平衡处于可控、可调的范围内,持续、稳定地实现粮食平衡目标,在兼顾粮食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的基础上,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粮食持续增长的需求。B选项过于片面,偏向于为粮食安全的保障。故正确答案为C、D。

  2.答案:ABCD

  解析:

  宏观调控体系是国家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从全局上和总体上对社会经济运行进行调节和控制的系统,宏观调控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党的十六大确定了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故本题选择ABCD。

  3.答案:B

  解析:

  题干中提到购买保险是一种大众化的投资手段。产生这一现象,表明必须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经济实力,二是保险业的发展。故正确答案为B项。

  4.答案:D

  解析:

  改善存款利率,存款就会多,消费就要减少,买的少了,东西就要降价,反之,物价就会回升。改善贷款利息,人们就不愿意去银行贷款,由此就降低了人民币的流动性,就抑制了通胀。所以改善存贷款利率有利于抑制物价上涨,故正确答案为D。

  5.答案:B

  解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09年12月5日至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2010年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高速经济结构的关键点。故正确答案为B。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