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针对媒体公开报道和用户曝光的“ZAO”App用户隐私协议不规范、存在数据泄露风险等网络数据安全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对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问询约谈。工信部要求其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主管部门要求,组织开展自查整改,依法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规范协议条款,强化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8月30日晚间,一款名为“ZAO”的换脸社交软件在朋友圈刷屏,只要输入一张面部照片,就能生成有“换脸”效果的短视频。但随后就有用户曝料称,“ZAO”的用户协议中疑似存在“霸王条款”,并有个人隐私泄露等风险,而且过于逼真的“换脸”具有相当的迷惑性,存在利用“变脸”后的视频进行诈骗等行为的可能。
对于种种怀疑,“ZAO”发表了公开信。只看回应,似乎这款换脸社交软件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但静而思之,还是很难放心。比如回应中称,不会存储个人面部生物识别特征信息;用户删除信息,“ZAO”均会相应删除;不会产生支付风险;隐私相关协议已更改,“ZAO”在用户协议中增加了一段“特别提示”……前面的“两不会一会”,有多少可信度?最后的“已更改”,仅仅是改的问题吗?
对于互联网新产品的质疑,已然不是一次两次了,背后是用户深深的无奈。按道理讲,不管什么行业,不论什么企业,推出一款新产品,都是十分严肃的事情,不仅要做扎实的市场调研,还要做翔实的用户体验调查。涉及公共安全的,更要做各种安全测试。一切过关了,才能推出来。正如一个人买了车,得先去考驾照,拿到本本才可以上路。要想上高速,还得有一定的驾驶时间。反之,如果一个人不但没有驾照,连基本的交通法规都不懂就贸然上路,恐怕会出大问题。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些互联网企业放弃了应有的程序正义、逻辑正义,只要认为某款产品有市场前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上路再说”。至于有问题,只要没有形成强大舆情,那就不是什么事;引起舆论强烈反弹了,也有各种应付招数。有些问题,是由于技术水平等造成的;有些问题,则根本是由于主观上不重视,明知有问题偏要先上路,还试图从问题中获利。
“先上路再说”,已然成了一些互联网企业信奉的潜规则。他们利用整个社会对于互联网的好感,对于互联网创新的宽容,以技术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名义,像一头大象闯进瓷器店。就拿用户隐私来说,没有安全感就没有幸福感,这本来应该是一条高压线,无论是国家有关部门,还是社会各界,都充分表明了态度。可这些年来,把用户隐私安全置于一边的,还是比比皆是。不少互联网企业根本就没有把这当一回事,有的还想浑水摸鱼,以大数据名义从中大赚一笔。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互联网也是如此。宽容不是纵容,现在全社会对于互联网创新,因为期待所以宽容,可是始终越界,走向纵容,一再辜负公众期待,那么所有的好感都会随风而去,迎来的就可能是最大负数。正如现在,确保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是一条底线,“先上路再说”的做法要改改了。这款换脸社交软件,种种先天不足已然让其吃足了苦头。就目前来看,公共舆论的哗然,有关部门的凛然,会不会带来其前景的黯然,一切未知,但不管如何,互联网行业应该以此为镜,引以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