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题相对于选词填空和主旨题而言,数量少且难度低。就此而言,应该是考生在考试中遇到的比较“和善”“友好”的题目类型。但实际上,很多考生对此类题型观感并不好:一是问法肯定否定“惑”人心,让人常常信心满满地选择与问法相反的选项;二是想法多多,反复纠结,时间耗费多。究其根本,在做此类题目时,主观想法过多才会反复失误,所以需要我们明确细节题常规作答思路,摒除主观想法,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走。
如何明确作答思路,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审问法,正确与不正确,一字之差,天壤之别。在作答之前,需要直奔问法进行圈画,改变以往“一扫而过”的瞬间记忆,要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二明考查核心,细节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和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的能力。所以只需要仔细对比选项与材料的一致性,判断正误,避免主观信息的过度干预。下面通过一道例题进行讲解说明。
【例】约25亿年前的“大氧化事件”是指大气中的游离氧含量突然增加。这一事件的具体原因迄今尚不得而知,但有若干种假说能加以解释,其中主流说法认为,当时破坏氧气的甲烷细菌所依赖的镍元素急剧减少,而海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得地球上的氧气迅速增加,大气中的含氧量不断提升。正是这一事件使地球上矿物的成分发生了变化,也使动物在地球上有了生存可能。而在“大氧化事件”之前,地球表面虽然已出现了海洋和陆地,但是空气中依旧氧气稀薄,因此当时的地球是光秃秃的,毫无绿意。
关于“大氧化事件”,文中没有提及:
A.对发生原因的主流解释
B.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C.事件发生前的地球面貌
D.能提供佐证的岩石样本
【解析】D。第一步直奔问法,圈画“没有提及”;第二步将选项与材料进行比对。A项有提及,由“这一事件的具体原因迄今尚不得而知,但有若干种假说能加以解释,其中主流说法认为……”可推知,排除。B项有提及,由“正是这一事件使地球上矿物的成分发生了变化……生存可能”可推知,排除。C项有提及,由“而在 ‘大氧化事件’之前,地球表面……地球是光秃秃的,毫无绿意”可推知。排除。D项文中没有提及。故本题选择D。
这道题目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问法,把“没有提及”当成“有提及”,那自然而然就会往错误的方向走;二是加主观过度推测,D项直接匹配到“正是这一事件使地球上矿物的成分发生了变化”,但一个说“岩石样本”,一个是“矿物成分”并不一致。因此在之后的练习中,尽可能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循规蹈矩亦能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