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职业能力倾向备考

首页 > 上海事业单位考试 > 备考技巧 > 职业能力倾向备考

事业单位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轻松搞定“真假话”题型

上海华图教育 | 2023-03-10 21:31

收藏

在判断推理中有这样一个题型,只要你掌握好解题技巧,那么这种题型的分数一定是可以得到手的。它就是“真假话”题型,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如何熟练掌握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一、题型特征

题干中有若干语句,并告知有几真几假。

二、解题方法

这种题型在解题时首先考虑“矛盾法”,即“一找二绕三回”。接下来我们通过例题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矛盾法”。

例题1.某机关年终考核时,群众对周、吴、郑、王四位处长的考核结果有多种说法。其中,只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①如果周处长考核优秀,那么吴处长考核也优秀:②考核优秀者是郑处长:③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但吴处长考核不是优秀;④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或王处长

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A。题干有四种说法,只有一种说法为真,意味着有三种说法为假,这是真假话题型,那我们需要优先考虑矛盾法。

第一步,“找矛盾”。①条件中,“如果,那么”假言命题,前推后,周处长考核优秀推出吴处长考核优秀。它的矛盾是周处长考核优秀且吴处长考核不优秀。③条件中“但”为联言命题联结词,③可整理为周处长考核优秀且吴处长考核不优秀。刚好为①的矛盾,此为“一找”,即先找到互为矛盾关系的两句话。

第二步,“绕开矛盾”。①③互为矛盾,一真一假。又因为只有一句真话,那真话出现在①③中,所以②④一定为假。②为假,则真实情况为他的矛盾,即郑处长考核不优秀。④为假,即真实情况为考核优秀者不是周处长且不是王处长。此为“二绕”,即绕开矛盾,去判断其他情况。

第三步:“回到矛盾”既然得出真实情况周处长考核不优秀,则条件③说法错误,条件③为假。最终可得出,条件①为真,此为“三回”,即回到矛盾中判断矛盾谁为真谁为假,以此解出最终答案,该题选择A。

我们再来看一道题。

例2.家里有四个孩子,分别是甲、乙、丙和丁。一天,放在餐桌上的糖果少了几颗,母亲问是谁偷吃了糖果,四个孩子各有说辞:

甲说:我们中有人偷吃了糖果;

乙说:我们四个都没有偷吃糖果;

丙说: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有偷吃糖果;

丁说.我没有偷吃糖果。

如果四个孩子中有两个说的是真话,有两个说的是假话,则说真话的是:

A.说真话的是甲和丙

B.说真话的是甲和丁

C.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

【解析】A。题干四句话,两真两假,同样,这是真假话问题,优先考虑矛盾法。

第一步,“找矛盾”。甲:有些人偷吃了。乙:所有人都没偷吃。“有些是”“所有非”矛盾,一真一假。

第二步,“绕开矛盾”。丙丁亦为一真一假。可是谁真谁假,我们无法判定。有真有假,且无法确定,那么只能考虑假设法。丁条件比较简单,比较好入手,可以从它假设。假设丁为真,即丁没偷吃,符合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有偷吃,即丙也为真。不符题干信息中的一真一假的情况。说明假设是错误的,即丁为假,丙可为真,即丁偷吃了。

第三步,“回到矛盾”。代入到矛盾中看,可知乙所说所有人没偷吃说法错误,为假,即甲所说为真。说法为真的为甲与丙。该题选择A。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