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申论题目设置中多次体现“政府思维”。所谓“政府思维”指的是作答题目的过程中,要站在政府工作人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更加客观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而在实际做题中很多考生却忽视了政府思维,抑或是不能正确把握政府思维。因此,华图教育在本文中将通过解析和具体题目给广大考生介绍在考试中如何具有政府思维以及如何运用政府思维来进行文章写作。
一、定基础:政府思维是什么?
所谓“政府思维”就是从政府的立场思考问题,确保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以坚持真理、道义为原则,本着发展的眼光全面有深度地看问题。对于同一个问题局限于个人思维的人与具有政府思维的人的看法是大不相同的。
例如对“正确的结论,往往不是来源于权威的声音,而是来源于多元化的声音”的启示,你只站在个人的角度上得出的启示是“不可一意孤行,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而从政府立场上得出的启示则是“决策要民主”;前者不是没有道理,只是与后者比起来显得很短视,没有高度和深度。而考官需要的是会思考能做事的人,会思考就要有一定的眼界,看问题要有一定的高度、深度,就这一点而言具有政府思维的人就胜出一筹。
二、知本源:为什么要具有政府思维?
知道了政府思维是什么之后,就要涉及政府思维的重要性了。是否具备政府思维,关系到能不能将材料层次进行拔高,准确抓住、判断清楚命题人当初编题过程中隐藏的“小心机”,可能是要点分条分类,可能是对口语化材料进行规范化概括,有意识地进行拔高。
三、知诀窍:文章写作如何具备政府思维?
核心:多读,多背政策,有意识地在头脑中构筑政策框架,对于规范化、标准化表述进行背诵,形成自身的政策体系。然后在文章写作的时候适当运用,长此以往就会熟能生巧。
四、试题再现
“给定资料1”中说“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给定资料2”中说“我们的改革之所以成功,离不开务实的精神和理性的思考”。请深入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字数1000~1200字。
(一)开头应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书写了动人的“春天故事”。 跨入新时代,农村改革、文化改革、机构改革……暗礁、潜流、漩涡越来越多。正所谓“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紧跟时代大潮,更应以坚定的信念,书写改革成功的篇章;以务实的精神,开拓改革成功的疆土,以理性的思考,绘就改革成功的蓝图。
(二)分论点应用
以理性的思考,绘就改革成功的蓝图。理性的思考,是面对改革难题时一种冷静剖析问题的过程,一种运用科学思维分析形势的本领;一种面对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理性的思考有助于政府部门从全局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社会治理改革中,理性的思考能够帮助治理主体抓住改革的重点,做最利民的工作;在文化供给改革中,理性的思考能够促使文化供给方换位思考,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改革没有终点,作为新时代的改革者,无论是政治改革、经济改革、文化改革……唯有我们坚持理性思考,才能为下一步改革明确前行之路。
政府思维对于社区十分重要,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都需要同学们培养政府思维,通过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情商的发挥将问题解决。把握好身份、做事原则、工作流程,把全局意识放在重要的位置,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