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行测试题

首页 > 上海国家公务员考试 > 试题资料 > 行测试题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备考技巧:主体一致or话题一致

未知 | 2023-05-11 17:11

收藏

  对于言语理解与表达这门科目,似乎越去深入学习越发现自己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很欠缺,有的时候只会通过文段中出现的只言片语来选择答案,所以很多小伙伴学习了一段时间以后,感觉刷的题越多反而错的越多,那这是为什么呢?其实笔者认为可能并不是思路和方法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在应用这些思维和方法的时候没有恰当地去应用,导致我们对文段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比如说:在我们言语的片段阅读类题目中,我们经常会谈到两种技法:一是主体排除法,一是话题一致法,这两个方法在言语题的解题过程中会经常遇到,我们很多小伙伴们也知道这两种方法,但是做题的时候可能会傻傻地分不清楚,或者是主体和话题都抓不准,致使最终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那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怎么用这两个方法来解题:

  主体排除法or话题一致法

  (1)主体是什么?话题是什么?

  主体是围绕文段论述的中心词或主题词,也就是文段中论述的核心对象。

  话题是围绕文段所论述的核心内容,具体的呈现形式应该是:主体词+内容。

  通过主体和话题的对比我们会发现,话题的内容中已经包含了主体词,所以归根结底主体是一个词语或短语,而话题是有具体的内容来阐述的。

  (2)怎么找主体?怎么找话题?

  ①重点句中强调的核心词,多是句子的主干成分,主语或宾语;

  ②高频词,即文段反复出现的词,也就是出现频率次数最多的词,多为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③话题一般在文段的重点句中就会体现出来。

  (3)主体或话题的作用

  正确答案的主体应与原文主体保持一致,若不一致,可直接排除。

  正确答案的话题应与原文话题保持一致,若不一致,可直接排除。

  (4)主体排除法or话题一致法在题目中的应用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