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6日,网络视频中,显示江苏市南通市一位73岁卖甘蔗老人在街上遭数十名穿着市容制服人员的围抢,在他无助的哀嚎声中,甘蔗被一根根抽走。那群“黑衣人”开车走了,老人扶着自行车呆呆地站在街上,凄惨哭声在喧嚣的城市清晰可闻。视频在网上发布后,很多网民都对此现象表达了对于执法过程的质疑,引起讨论热潮。随后,涉事镇政府发布情况说明,登门向老人致歉,并终止与视频中市容公司人员所属的第三方公司合作。
【观点表达】
无论该行为是否合法,但其执法过程的确体现了执法的不规范,执法需体现一丝丝温情,所谓“善治需达情,达情始近人”,我们要杜绝“暴力执法”“野蛮执法”,只有执法队伍自我要求到位,才能使得群众理解法律。
【分析原因】
执法者自身素质能力不足。大多数执法者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不能科学的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很多执法工作者不是政府工作人员,是政府所购买的“社会服务”,而政府在实际购买“社会服务”的同时,一是没有仔细甄别;二是存在一定程度上有权谋私的行为,导致其服务质量是无法完全保证的,所以出现了很多不规范行为。毕竟很多“临时工”是不会有政府那足够强的“责任心”与“服务意识”的,及时服务不周到也不担心自己“饭碗”会掉的问题。
执法权赋予权限过大。每当出现城管该不该、能不能没收摊贩物品时,就会涉及到执法者有没有执法权、执法权中是否有没收物品权问题,以及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能不能直接行使行政处罚权利。为了方便执法,避免一刀切,在实际行政处罚过程中,政府一般会赋予行政执法机关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其权利的裁量大小是执法过程松紧的标准。“卖蔗翁”事件中,明显可见,其行政执法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过大。
缺乏有效监管。执法谋私的现象一直是执法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其核心还是政府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缺乏完善的监管系统,导致无人管、管不了、不好管的处境出现。而管理人员又不是政府人员的同时,更加依赖政府监管以规范行为,政府再疏于管理,会直接导致执法人员与政府管理利益相违背的现象。
群众法律意识不足。存在部分群众不理解政府执法行为,法制建设始终不够健全。想要执法通常,要做到“公正执法”的同时也要“全民普法”,老百姓不懂法、不信法、不通法,自然会给执法队伍执法带来困难,会制造出更大的社会矛盾。而在基层普法工作中,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到位,宣传不足、不够,很多群众都不知道执法标准、依据、内容。
社会集体意识的抵触。“城管”一词虎虎生风的同时也让人“胆战心惊”,摊贩们基本都是以“躲”为主,暴露在网上的信息大多也是负面信息,让人们很难生出好感,在执法时都被带有有色眼镜,极大降低了政府公信力,从业人员都会失去荣誉感,执法过程陷入恶心循环。
社会基础设施不完善。很多小城市、城镇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固定摊点,这种社会矛盾天然存在,且管理落后,垃圾问题、交通问题自始至终都存在,执法环境本身就很恶劣。在这方面,小城镇的“卖蔗翁”可能会比大城市的“卖蔗翁”更多一些。
【提出对策】
1.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对执法队伍的监管。健立健全对执法部门执法过程的管理规章,做到依据管理规章办事,明定奖励处罚的依据。同时依据奖励处罚的依据,加大对执法部门执法行为的管理和奖惩力度。如出现不规范的执法行为,要对其严肃查处,对于触及法律法规的相关当事人和有关责任人,理应移送相关监管机关单位依法严惩。同时完善全面监督,加强社会各界对于执法单位的监督,设立相关举报途径,例如举报热线、举报信箱等;设立第三方独立监管机构,同时要求执法部门能主动接受来自于第三方独立监管机构的监督,完善全面监督体制,从而加大处罚力度,保证监管落实。
2.培养执法人才,保证对执法队伍的培养。在执法队伍建设培养中,建立长期受培训的长效机制,保证执法工作人员长期受教育,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从而能不断保持思想上与能力上的提升;同时努力提高执法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的思想素质和做事能力;执法单位也要邀请优秀的执法业务骨干传授执法经验、教授新型执法技能,提高执法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与服务意识。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处理各类社会中出现的突发执法事务地能力,提升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同时思想上与时俱进,鼓励单位培养符合时代的执法人才,思考利用新办法解决当下社会新问题,避免新的社会矛盾出现。
3.加大普法推进,加大对法律意识的宣传。对内加强执法队伍自身的要求,开展法制讲座、授课、考核,对外利用三微一端等舆论媒体与传统媒体机构扩大宣传,从内部上来说全面提升各级党员干部对执法服务意识、服务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在宣传的同时,完善反馈机制,及时反馈,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宣传模式,改善做事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