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填空历来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的重中之重,从题量来说每年占到言语理解的半壁江山,从难易程度来说也是难度较大的题型。而关联词法是言语理解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解题方法,在逻辑填空的考查当中历来考查的重点。从近五年的国考题目情况来看,每年都有五道以上的逻辑填空题目涉及到关联词的用法,其中转折和因果又是在所以关联词当中考查最多的部分。那么,我们今天就具体说一说利用关联词破解逻辑填空。
1. 逻辑填空常考的关联词有哪些 ?
逻辑填空题目考查到的关联词主要包括转折、因果、递进、并列关系,在使用关联词时候应当注意关联词的前后逻辑关系,根据提示选择答案。具体来说,转折前后语义和感情倾向相反,因果前后相互对应,递进语义逐渐加深,并列当中正向并列语义相近,反向并列语义相反。
2.如何用关联词破解逻辑填空?
上述这些“法宝”应当如何使用,总结起来有以下两点:首先,找到文段当中的关联词语以及对应的语义提示,分析空格需要词语应当表达的意思。其次,根据空格所需要表达的意思,选择合适的词语。
那么如何在实际题目中运用好关联词法呢?下面我们看看经典例题。
3.例题精解
【例1】 中国道路的成功开创不仅创造了中国奇迹,而且创造了中国经验。中国经验无疑是中国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________。但是,中国经验作为中国道路的积极成果,也是在遵循历史发展和现代化发展规律,吸收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进行探索的重要产物,反映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规律,因而又具有一定的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地域性 国际性
B.实践性 理论性
C.特殊性 普遍性
D.先进性 创新性
【答案】C
【解析】对于这道题目,我们首先来看第一空。我们注意到该空后面转折有关联词“但是”,根据转折前后语义相反可知,该空词语应当与后文相反。后文主要说明了中国经验是遵循历史规律的,因此前文应该体现出与“规律”的普遍性相反,表达中国特殊性。A项“地域性”和C项“特殊性”可以体现“中国经验”的特殊性。B项“实践性”和D项“先进性”则不能体现,因此首先把这C、D两个选项排除。
接下来我们再看第二空。根据因果关联词“因而”可以知道,该空照应“反映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规律”,C项“普遍性”可以与前文照应,符合语境。而A项“国际性”与语境无关,也可以排除了。这样就确定了该题应该选择C选项。
【例2】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这方面有很多鲜活生动的事例。始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就是根据岷江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________建设的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不仅造福当时,而且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势利导 泽被后世
B.因地制宜 经久不衰
C.顺势而为 利在千秋
D.物尽其用 历久弥新
【答案】A
【解析】对于这道题目我们应该灵活应对,可以直接从第二空入手,根据第二空前递进关联词“不仅……而且……”可知,该空应与“造福当时”构成递进关系。再来看选项,A项“泽被后世”指恩惠遍及到后代的人民,与前文“造福当时”是非常完美的递进关系。而其他选项,B项“经久不衰”指经历长久时间而不衰败,C“利在千秋”指做一件事情所产生的利益将惠及千秋万代,D“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均不能与“造福当时”构成递进,因此我们可以直接排除B、C、D项,锁定答案A。
接下来再验证下第一空。该空应照应“根据岷江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因势利导”指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在此也符合语境。这样也就确定了,正确答案为A选项。
通过以上两个题目,我们不难发现,此类题目解决的关键在于关联词语的提示作用。一方面是把握准确各种关联词语的逻辑关系,另一方面根据关联词逻辑关系找准确提示,此类题目便能够迎刃而解。因此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把握好各种关联词的基本使用方法,加强分析问题能力,这样才能在考试当中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