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面试试题

首页 > 教师资格证考试 > 试题资料 > 面试试题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考试高中数学试题及解析3

未知 | 2020-01-06 12:00

收藏

  1.题目:必修5《等比数列》片段教学

  2.内容:

0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约10分钟;

  (2)讲解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3)需要适当板书;

  (4)学生掌握等比数列的概念。

  【试题解析】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放映具体实例:

  (1)细胞分裂模型。

  提问:通过观察影片中的实例,你能用数字表达出上述实例的含义吗?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得出1,2,4,8,……

  提问:这个数列是我们之前学过的等差数列吗?它又有什么特点呢?引出课题——等比数列。

  二、归纳探索,形成概念

  1.等比数列的概念

  大屏幕展示实例:(1)《庄子》中“一尺之棰”的论述。

  得出数列:1,1/2,1/4,1/8,......

  再直接呈现两个等比数列:

  (2)1,20,202,203,......

  (3)1000×1.0198,10000×1.01982,10000×1.01983,10000×1.01984,......

  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案例,得出:

  对于数列(1),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等于1/2;

  对于数列(2),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等于20;

  对于数列(3),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等于1.0198;

  提问:这三个数列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师生共同总结出,这些数列的一个共同特点: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提问:你能类比等差数列的定义给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吗?

  师生共同总结: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该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

  思考:等比数列的公比q有没有限制?

  总结:通过等比数列的定义确定。

  2.等比中项

  提问:你能类比等差中项的概念得出等比中项的概念吗?

  总结:如果在由a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G,使a,G,b成等比数列,那么G叫做a与b的等比中项。

  三、巩固练习

  做课后的做一做。

  四、总结体会

  提问:今天大家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作业

  搜集等比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0

  1.题目:选修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片段教学

  2.内容:

0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突出重点难点;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4)要有适当板书。

  【试题解析】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问题1:之前我们在哪里接触过抛物线?

  复习: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我们还研究过抛物线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等问题。

  介绍:物理上平抛运动中物体的轨迹,在生活当中也是处处可以见到抛物线的。投篮时篮球的运行轨迹是抛物线;我们阳信幸福河桥的桥拱的形状是抛物线;卫星天线也是根据抛物线的原理制造的。可见我们研究抛物线是非常有用的。引出课题:研究《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二、合作探究,新课讲授

  (一)抛物线的画法

  接下来我在电脑上画一条抛物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作图的过程,思考抛物线上的点有什么特点?

  点F是定点,l是不经过点F的定直线,H是l上任意一点,过点H作MH垂直于l,线段FH的垂直平分线m交MH于点M,拖动点H,同学们,你们想想,谁会跟着动呢,但是定点和定直线是固定不动的。仔细观察,这样我就画出了一条抛物线。同学们,再观察一遍,同时思考两个问题:

  问题1:谁的运动轨迹就是这条抛物线?

  问题2:在运动的过程中,抛物线上的点始终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明确:M不管动到哪里,都有MH=MF,为什么,M始终在HF的垂直平分线上,MH是什么距离,MF是什么距离,所以说,抛物线上的点M到定点F和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

  (二)抛物线的定义

  问题1:你能模仿椭圆和双曲线给抛物线下个定义吗?

  学生探究,师生总结抛物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l不过F)的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叫作抛物线。

  问题2:那么,定点F和定直线l分别叫什么呢?

  类比椭圆、双曲线明确:定点F——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抛物线的准线。

  问题3:为什么定点F不能在定直线l上?

  假设法:若点F在直线l上,则轨迹为过定点F垂直于直线l的直线l’。(如下图)

0

  题目1:向量

  题目2: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题目3:向量平行的共线

  题目4:综合法

  题目5:正弦定理应用7

  华图教师预祝广大考生考试顺利,乘华图翅膀,圆教师梦想!

  文章来源:中国教师资格考试网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