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
1.课程内容应该充分反映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现实。 ( )
2.校本课程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和地方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 ( )
3.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具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学者是斯宾塞。 ( )
4.显性课程的主要特征是计划性,这是区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主要标志。 ( )
5.在高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属于选修课程。 ( )
6.学习动机就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动力,包括学习自学性和认识性兴趣两种主要心理成分。 ( )
7.学习动机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唯一条件。 ( )
8.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一般认为成就动机较高的人喜欢选择富于挑战性的任务,其追求成功的倾向大于回避失败的倾向。 ( )
9.归因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人的归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 )
10.某同学的成绩一直不理想,老师让他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他说是由于自己努力不够,这种归因属于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 )
【参考答案】
1.正确
【解析】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就是学生与社会。故本题正确。
2.正确
【解析】校本课程是由学校(主体为学校教师)根据国家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研发或选用的课程,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故本题正确。
3.正确
【解析】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斯宾塞最后得出结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故本题正确。
4.正确
【解析】从课程的呈现方式来划分,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显性课程亦称公开课程,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显性课程的主要特征是计划性,这是区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主要标志。故本题正确。
5.正确
【解析】小学到高中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程。故本题正确。
6.错误
【解析】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故本题错误。
7.错误
【解析】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唯一条件。故本题错误。
8.正确
【解析】成就动机高的人,倾向于选择难度适中的目标。故本题正确。
9.正确
【解析】归因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人的归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故本题正确。
10.正确
【解析】努力是个人内部的因素,可以努力也可以不努力,努力程度也可以变化,因而是不稳定的。故本题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