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凯洛夫的《教育学》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泰洛奇 D.凯洛夫
3.1632年,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著作是( )。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4.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是( )。
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垂直迁移 D.水平迁移
5.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 )的科学。
A.基本教育规律 B.基本教学规律
C.基本心理规律 D.基本身心规律
6.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 )。
A.注意 B.需要
C.动机 D.兴趣
7.小王平时数学成绩不理想,这次期末考试不及格。他告诉妈妈:“都是老师出题太难,我才没考好。”小王运用的防卫技巧是什么?( )
A.否认 B.合理化
C.投射 D.反问
8.吴老师安排了一个很有难度的小组作业,同组的成员花了很多时间讨论,却仍无法完成,但他们还是想要继续努力尝试。这种表现最能用下列哪一种概念来描述?( )
A.支配动机 B.能力动机
C.需求动机 D.成就动机
9.小萍在第四次团队活动结束后,向老师表示她想退出活动,不想参加了。下列哪种处理方式最恰当?( )
A.请其他小朋友向小萍表达被‘孤立’的感受
B.离开是小萍的权利和自由,不需要向该队其他成员说明
C.与小萍一起回顾活动历程,若她不适合此项活动可调整到其他活动中
D.告诉小萍现在退出活动对团队整体上有影响,所以要极力劝阻她
10.儿童发展阶段中,具有协调性和过渡性的是( )。
A.幼儿 B.婴儿
C.童年 D.少年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凯洛夫的《教育学》。1939年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并对我国建国后乃至现在的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故本题选B。
2.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家及观点。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最早提出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班级授课制。故本题选B。
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著作。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故本题选C。
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迁移的分类。A选项,一般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原理、原则和态度的具体应用。B选项,具体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C选项,垂直迁移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在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D选项,水平迁移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层次上属于同一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结合题干表述,故本题选A。
5.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根据学习心理规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故本题选C。
6.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动机的概念。A选项,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B选项,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C选项,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动机。D选项,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结合题干表述,故本题选C。
7.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压力与自我防御机制。合理化又叫文饰,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后会想出各种理由原谅自己或者为自己的失败辩解。题干中小王自己没考好,就找理由为自己的失败辩解,使用的防卫技巧正是合理化。故本题选B。
8.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选项A,支配动机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或在人际交往活动中,产生的一种对人或事物起引导和控制作用的心理要求。选项B,能力动机是指争取在某些方面有所专长,使得个体能完成高质量工作的驱力。选项C,需求:指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题干中组员们虽然没有完成但是还是在努力尝试,符合成就动机理论。AC项不符合题干描述,故排除。故本题选D。
9.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团队活动。学生参加团队活动能帮助他们开拓视野,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结合题干小萍想退出,应先解决小萍的问题,而非用其他小朋友给小萍压力,故排除AD选项。但是团队活动有利于培养孩子意志,以及合作精神,遇到题干中的问题时应尽量引导孩子坚持,所以B项不符合新课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参加团队活动对小萍的身心发展是有益的,当她不想参加活动之后,老师可以帮助她分析,回顾活动历程,鼓励她继续参加活动,若她仍旧不喜欢、不适合参加活动可以调整她去其他活动中。结合题意,故本题选C。
10.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童年期。6、7岁-12、13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对应的是童年期。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其认知能力、个性特点的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故本题选C。
1.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凯洛夫的《教育学》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泰洛奇 D.凯洛夫
3.1632年,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著作是( )。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4.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是( )。
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垂直迁移 D.水平迁移
5.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 )的科学。
A.基本教育规律 B.基本教学规律
C.基本心理规律 D.基本身心规律
6.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 )。
A.注意 B.需要
C.动机 D.兴趣
7.小王平时数学成绩不理想,这次期末考试不及格。他告诉妈妈:“都是老师出题太难,我才没考好。”小王运用的防卫技巧是什么?( )
A.否认 B.合理化
C.投射 D.反问
8.吴老师安排了一个很有难度的小组作业,同组的成员花了很多时间讨论,却仍无法完成,但他们还是想要继续努力尝试。这种表现最能用下列哪一种概念来描述?( )
A.支配动机 B.能力动机
C.需求动机 D.成就动机
9.小萍在第四次团队活动结束后,向老师表示她想退出活动,不想参加了。下列哪种处理方式最恰当?( )
A.请其他小朋友向小萍表达被‘孤立’的感受
B.离开是小萍的权利和自由,不需要向该队其他成员说明
C.与小萍一起回顾活动历程,若她不适合此项活动可调整到其他活动中
D.告诉小萍现在退出活动对团队整体上有影响,所以要极力劝阻她
10.儿童发展阶段中,具有协调性和过渡性的是( )。
A.幼儿 B.婴儿
C.童年 D.少年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凯洛夫的《教育学》。1939年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并对我国建国后乃至现在的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故本题选B。
2.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家及观点。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最早提出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班级授课制。故本题选B。
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著作。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故本题选C。
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迁移的分类。A选项,一般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原理、原则和态度的具体应用。B选项,具体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C选项,垂直迁移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在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D选项,水平迁移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层次上属于同一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结合题干表述,故本题选A。
5.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根据学习心理规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故本题选C。
6.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动机的概念。A选项,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B选项,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C选项,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动机。D选项,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结合题干表述,故本题选C。
7.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压力与自我防御机制。合理化又叫文饰,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后会想出各种理由原谅自己或者为自己的失败辩解。题干中小王自己没考好,就找理由为自己的失败辩解,使用的防卫技巧正是合理化。故本题选B。
8.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选项A,支配动机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或在人际交往活动中,产生的一种对人或事物起引导和控制作用的心理要求。选项B,能力动机是指争取在某些方面有所专长,使得个体能完成高质量工作的驱力。选项C,需求:指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题干中组员们虽然没有完成但是还是在努力尝试,符合成就动机理论。AC项不符合题干描述,故排除。故本题选D。
9.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团队活动。学生参加团队活动能帮助他们开拓视野,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结合题干小萍想退出,应先解决小萍的问题,而非用其他小朋友给小萍压力,故排除AD选项。但是团队活动有利于培养孩子意志,以及合作精神,遇到题干中的问题时应尽量引导孩子坚持,所以B项不符合新课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参加团队活动对小萍的身心发展是有益的,当她不想参加活动之后,老师可以帮助她分析,回顾活动历程,鼓励她继续参加活动,若她仍旧不喜欢、不适合参加活动可以调整她去其他活动中。结合题意,故本题选C。
10.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童年期。6、7岁-12、13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对应的是童年期。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其认知能力、个性特点的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