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上海市考又要来临了,而主旨观点题在公务员的考试行测中一直是一个重点。片段阅读在市考中大概占7-9道题量,包括细节判断、主旨观点、标题添加和承接叙述题,而主旨观点题就是其中一个占比很大的考点。但是很多同学在做主旨观点题时一般靠主观感觉,这种做题的方法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不科学的。那到底怎样科学的做片段阅读这部分的题呢,以及如何在最短的时间拿到最高的分数,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片段阅读这类题有很强的主观性,作者写这段文段他是想表达某个观点。其次每个人在理解一个题目时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所以这样就很容易与作者想表达的观点相悖。今天我们以主旨观点题中的转折文段为例,来具体分析如何通过文段的阅读来把握作者的意图,观点和倾向。
1. 对转折词敏感
然而,但是,可是,却,事实上,实际上等。
2. 转折文段的行文及重点
转折,引出作者的观点表述--重点在转折后;对比,引出与之不同的情况--重点在转折前后的概括。
例1.经常有人说,“顶花带刺”黄瓜要少吃,儿童吃了会引起性早熟。事实上,黄瓜的花基本上是雌雄同株异花,可以不经过授粉、受精,结出“顶花带刺”的黄瓜,冬春季节的“顶花带刺”黄瓜,除黄瓜自身特性外,有的是使用氯吡脲造成的,氯吡脲是国家允许在黄瓜上使用的植物性激素。冬春季黄瓜植株缓慢,雌花数量多,座果率低,因此,常常在开花当天用浓度约为50毫克/升的氯吡脲药液涂抹花柄,以增加产量。氯吡脲与动物激素在性质、作用机理等方面完全不同,它对包括人在内的动物是不产生作用的。
这段文字说明( )
A.吃“顶花带刺”黄瓜不会引起性早熟
B.黄瓜“顶花带刺”存在两类不同的情况
C.“顶花带刺”黄瓜从生物机理上看是安全的
D.氯吡脲是国家允许在黄瓜上使用的植物性激素
【答案】A。解析:首先文段首句提出一些人的观点:吃“顶花带刺”的黄瓜可以引起性早熟的观点。后面紧跟着出现转折词“事实上”,转折后引出了作者对有些人观点的一种反驳。从两个各方面说明了吃顶花带刺的黄瓜不会引起性早熟。后面虽然有一定的篇幅在围绕氯吡脲来说,但是那是为了说明冬春季节的黄瓜虽然使用了这种激素但是并没有害处。A项正是作者想表达的观点,正确。B项为解释论证的内容,说明两种不同的情况是为了强调吃黄瓜不会引起性早熟,为文段的非重点,排除;C项片面,文段中不只是生物机理上是安全的,只是一个部分,排除;D项为也解释论证内容,非重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项。
例2.如果仅从文物价值来看,纸质版的古籍文献的确不适宜大规模地向读者开放,否则,因为频繁翻阅以及由此带来的细菌侵入,必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它们的保存。但如果从史料价值来看,它却本应该向社会开放,因为只有这样,古籍的文献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实现,学术研究也才可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古籍文献( )
A.需要民众参与研究
B.保护技术有待提高
C.是否开放是一个难题
D.文物属性更应受到重视
【答案】C。解析:首先文段从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两个方面论述纸质版古籍对社会开放与否面临不同的选择,即是一道难题。所以在这道题目中,转折词起的并不是转折的作用,而是对比。转折前后指出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纸质版的文献是否开放各有利弊。A项“需要民众参与研究”在文段中并未提到,文段谈论的是开放与否而非研究,排除。B项“保护技术”、D项“文物属性应受到重视”在文段中均没有提及到,均排除。因此C项符合文段的主旨。
离市考还有一段复习的时间,希望大家多加练习,夯实基础,最终做到厚积薄发!
预约公告,考试消息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