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考试内容分布有规律
(1)单项选择题
此部分大部分题目考查理解和记忆,也有2—3道的难题,考查内容一般是按照顺序排列的,如下表所示:
题号 | 考试内容 | 题量 | 总分 |
1—4 | 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 4 | 8 |
5—12 | 教育法律法规 | 8 | 16 |
13—16 | 教师职业道德 | 4 | 8 |
17—25 | 文化素养:历史、艺术、文学、文化、科技 | 9 | 18 |
26—27 | 教育统计与测量、信息技术 | 2 | 4 |
28—29 | 逻辑推理:类比推理、数字和图形推理 | 2 | 4 |
(2)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部分考查内容和形式比较明确。一般来说:
第30题考查职业理念,要求结合教育观或学生观或教师观的理论,评析某老师的教育行为。三观理论分为幼儿园和中小学两种表述,考生只需要记住自己所报学段的相关表述即可。
第31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老师的教育行为”。
第32题是阅读理解,有两个问题。一般情况下,第一问是词、句理解,分值4分;第二问需联系全文分析,分值10分。阅读理解其总体难度与中学语文中的阅读理解相当。
(3)写作题
第33题一般都是写作文。最近几年,作文以材料作文为常考题型。一般会给出一段材料,要求考生阅读材料,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论说文。幼儿园与小学要求不少于800字,中学不少于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