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测言语理解中,片段阅读中的主旨观点题中难以在短时间内准确把握作者意图,尤其对于作者意图比较含蓄时,对考生来说还是很难的,到底什么时候选对策?什么时候选问题?今天上海教育辅导专家就给各位考生答疑解惑。
隐性主旨的材料往往不直接表达作者意图,需要考生通过阅读分析得出。常见的三种行文方式是:
1.问题+危害:重点是针对危害,解决问题;
2.问题+原因:重点是针对原因,解决问题;
3.重要性+缺陷:重点是弥补完善该缺陷;
按照这些行文脉络来看,好像都是选解决问题的选项,因而考生特别喜欢选择对策项,“要……”,“应该……做”。但是实际做题时情况不会如此简单,对策一定要有针对性,是针对题目的问题或者原因所提的,题目中没有提及的不要选。
【例】医疗系统有必要去革除自身的陈弊,净化我们的医疗环境,在解决看病难问题上更有作为。但在滥用药物这件事情上,如果我们意识不到问题的主要根源所在,缺乏足够的执法跟进,以及必要的国民反省意识,而总习惯性地将这种责任强加于医者身上,制造出现实在逼迫人们滥用药物的悲情,不但对医生们不公平,也可能使问题难以得到正视和解决。
作者主要表述的观点是:
A.医疗系统要在解决看病问题上发挥自身作用
B.药物滥用的责任不完全在医者
C.在处理医患矛盾时,医生往往会成为替罪羊
D.滥用药物的责任应归结于医疗系统本身,而不能强加在医生身上
国考热门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