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测考试中有一类小题型——语句衔接,虽然在行测中占据的比重不大,但是各位考生在此类题目的正确率并不高。今天上海教育就来给各位考生总结一下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问法形式 接下来作者最有可能讲的是?
接下来作者最不可能讲的是?
应对策略 (一)关注文段尾句各位考生在看到问法说“接下来作者最有可能讲什么”第一直觉是,接下来所讲的内容就和文段作者最后所说的内容保持一致就可以了,比如:
【例1】《吕氏春秋》记载,古时有十个相马高人,相马方法各自不同。寒风相马是观察马的口齿,麻朝相马是品评马的面颊,子女厉相马是查看马的眼....这十个人都是相马良工,都能看到马的一处征象,就知马骨节的高低、腿脚的快慢、体质的强弱、能力的高下。不仅相马是这样,人也有征兆。
紧接这段文字,作者最可能阐述的问题是:
A.知人善用的重要性
B.如何识人用人
C.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
D.相马故事的意义
【上海答案】B。解析:文段首先相马高人的方法各不相同,接下来通过举例说明相马高人可以通过马的外观特性就可知马的特性。尾句说“不仅相马是这样,人也有征兆”将文段话题由相马转化为相人,所以接下来应该围绕“相人的征兆”继续展开论述。A项侧重的是知人然后再善用的重要性,和接下来的话题不符,排除。B如何识人用人,符合,保留。C的话题停留在千里马与伯乐,和接下来的话题不符,排除。D的话题也停留在相马,和接下来的话题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国考热门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