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面试的考察要素较为多样,涉及的题型较为复杂,使得许多考生在答题的时候无法实现快速精准审题,难以抓住题目的核心要求及重要信息。尤其是综合分析类题目审题,是众多考生的难点所在。一方面是由于其包含的题型较多,且每个题型的特点也不同,抓不住重点;另一方面则是涉及的话题较广,很多人容易踩到知识盲区,读不懂题目。那么,如何实现快速有效审题呢?上海教育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审题方法。
技巧分享
综合分析能力涉及的题型较多,如社会现象、政策理解、名言警句等,不同的子题型在审题上既有共同点也有各自的特殊之处,只有精准掌握每类题目的审题方法,才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
一、 相同点综合分析能力的题目往往都是对一个“话题”谈认识,最后的提问方式也非常相似,如“谈看法、谈理解、谈启示”等。因此对于这类题目我们首先需要把握题目的“核心问题(话题/事物)”,这是分析的焦点,就如同一棵大树的“主干”;然后再快速提炼题目中的其他有效信息,这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分析维度和内容,就如同一个大树的“枝干”。最后围绕一条“主干”,顺着多条“枝干”,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就可以进行分析阐述,既可以实现精准快速审题,也可以实现全面深入答题。
二、 不同点
1.社会现象。这类题目的特点往往是“现象(事件/问题)+谈看法”,所以要先精准提炼“核心话题(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具备较好提炼概括能力。如果题目已经高度概括出核心话题,如“请谈谈对网瘾青年的看法。”那么“网瘾青年”就是核心话题,则可以直接使用;如果题目并没有给出核心话题,只是用一段文字阐述了现象,如“当前,在互联网时代,手机的普及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是出现了很多人沉迷手机的现象,尤其是青少年群体,让人十分担忧。对此,你怎么看?”那么需要考生自己提炼概括出“网瘾青年”这一核心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