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业单位职业能力测试考试中,有一种题型叫做“前提型”,它在历年考试中基本都会有所考查,这类题目难度适中,掌握好做题方法可以让我们解题时事半功倍。下面就带大家具体了解一下这类题目。
前提型题目是可能性推理中的一种题型,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到使结论必然成立的前提,也就是找到使题干结论成立必不可少的条件,而这个条件就是我们要选择的正确选项。那么我们在考试中如何对其进行识别并解决呢?首先,识别前提型题目,我们主要通过题目问法来进行判断,例如:“上述论证还需基于以下哪一前提?”、“得到上述结论,隐含的假设是什么?”、“为使以上结论成立,以下必须为真的一项是?”等这些含有“前提”、“隐含假设”、“必须为真”等字眼的问法就是前提型题目的典型问法。其次,解决前提型题目,我们主要有两种常用的方法。
1、搭桥法
搭桥法适用于论据到结论中出现明显跳跃概念的题目。在论据和结论中建立两个跳跃概念之间的联系,让原本有一些“跳跃”的推理,变得有理可依。这种建立跳跃概念之间联系的方法称为“搭桥法”。例如:“A是B,所以A是C。”我们会发现在这个论证中出现了两个明显的跳跃概念:B和C,那怎么才能使这个结论必然成立呢?就是建立起B和C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补充“B是C”这个前提。
【例1】
有句俗话叫“要想身体好,天天吃核桃”,多年经验浓缩成的俗话一定有它的道理。最近,有研究证实,多吃核桃的确有益肠道健康,可增加大量的有益肠道细菌,因此对人类心脏有好处。
以下哪项可以作为上述论证的前提?
A.每天食用核桃可以帮助中老年人降低血压和胆固醇
B.充满益生菌的肠道,可以长时间保护人类心脏健康
C.核桃可以增加肠道益生菌,从而降低患高血压的风险
D.核桃还对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有一定的帮助
【解析】B。题干根据“多吃核桃可增加大量的有益肠道细菌”得出“多吃核桃对人类心脏有好处”的结论,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的有益肠道细菌”和“对人类心脏有好处”之间是存在明显的跳跃的。那么我们就可以采用“搭桥法”在跳跃概念之间建立联系来寻找前提,即建立“有益肠道细菌”和“对人类心脏有好处的”之间联系。选项中只有B项建立起了这两个跳跃概念之间的联系。A项食用核桃可以降低血压和胆固醇、C项核桃可以增加肠道益生菌降低高血压、D项核桃对血糖控制有帮助,都没有建立起跳跃概念间的联系,都是无关项。故本题选B。
2、反向验证法
反向验证法适用于无法明显判断出题干中跳跃概念的题目,因为我们需要寻找的是使结论成立的前提,也就是题干中没有这个前提,结论就不成立,所以我们可以把选项否定后带回题干分析其对结论的影响,如果带回题干后发现结论不成立了,那就是也就意味着此选项是必要前提;反之,如果结论依然成立,那此选项就不是必要前提。
【例2】
近来网上出现了一则有关“公务员绿色出行”的报道,即A市教育局通过添置公务自行车,使得较近距离的公务活动不再派汽车,从而大幅降低了公务汽车使用率。B市环保局负责人看了这则报道,认为引进公务自行车能缩减财政开支,于是决定也采取这种做法。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构成上述决定的前提条件?
A.B市环保局原来的公务活动主要采取汽车出行的方式
B.较近距离的公务活动有自行车取代汽车不会影响办公效率
C.B市环保局的办公人员规模和已有公车数量与A市教育局相近
D.自行车出行的方式结合B城市的地理环境以及道路交通状况是可行又可取的
【解析】C。题干根据A市教育局通过添置公务自行车,从而大幅度降低了公务汽车的使用率,进而得出B市环保局也要引进公务自行车缩减财政开支的结论。A项,将该项反向代入,如果原来不采用汽车出行,那么就不需要用自行车代替汽车,题干结论不再成立,所以A项是题干成立的前提。B项,反向代入,如果此种做法影响了办公效率,B市就不能引进该举措,此时结论不成立,所以B项也是题干成立的前提。C项,反向代入,即使办公人员规模和已有公车数量与A市不相近,也可以引进此举措减少财政开支,结论依然成立,所以不是必要前提。D项,反向代入,如果该方式在B市不可行又不可取,那么B市就不能引进,此时结论不成立,D项也是题干成立的前提。故本题选C。
通过以上的讲解,相信大家对“搭桥法”和“反向代入法”有了一定的认识,熟练运用还需要“理论联系实践”,一旦真正掌握方法后,在做题的时候就可以“稳、准、狠”地拿下这类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