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51、北宋时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苏轼的词风洒脱旷达,开创豪放词风,他用广泛的题材、开阔的视野代替了五代婉约词儿女之情、离别之感;用恢宏豪放的风格取代了含蓄婉约风格;又直接抒发情感,突破了格律的限制;还用诗的语言写词,为词开拓出新天地。
29752、辛弃疾是南宋时期最著名的豪放派词人。他的词无所不包,既写景状物又抒情议论。他更用散文的笔法填词,大量运用比兴、典故,极大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完成了词体的解放,实现了词风的变革,把豪放派词创作推向顶峰。
29753、柳永生活在市民阶层已渐壮大的北宋中前期,混迹青楼酒馆,对市民的生活相当了解,柳永表现女性生活、感情的词作,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使词从贵族的文艺沙龙重新走向市井。
29754、辛弃疾是南宋时期最著名的豪放派词人。他的词无所不包,既写景状物又抒情议论。他更用散文的笔法填词,大量运用比兴、典故,极大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完成了词体的解放,实现了词风的变革,把豪放派词创作推向顶峰。
29755、李清照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她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29756、豪放词派,北宋词坛自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唱出豪放之声以来,欧阳修、王安石颇有些继承,到苏东坡横空出世,大力提倡以诗为词,抛开音律、抛开艳科恋情,写下了诸多豪壮之词,开一代豪放之风。到靖康之变宋室南渡之后,在内忧外辱的时事刺激下豪放词派迅猛发展,到辛弃疾手中成就巅峰。豪放词题材广阔,不仅描写花间月下,还描写军国重大题材,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崇尚直率,不求含蓄婉曲。
29757、婉约词,中国古代词学流派之一,晚唐五代时期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仍具有宛转柔美之风。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皆受影响。这一类词修辞婉转、表现细腻。在取材上,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情;在表现手法上,多用含蓄蕴藉的方法表现情绪。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等。
29758、24节气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分为以下24种:
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中国人熟知的“节气歌”,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先后顺序
29759、“立春”和“大寒”分别为24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和最后一个节气。
29760、每一个月份都有两个节气,每隔十五天一个节气
29761、.春分和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当天昼夜平分,即当天有12小时白昼12小时黑夜
29762、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当天北半球达到一年中白昼最长一天,南半球达到黑夜最长一天;冬至这天则正好相反,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当天北半球达到一年中黑夜最长一天,南半球达到白昼最长一天
29763、24节气说法始于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确立于秦汉
29764、在《淮南子》一书中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这是有现存文献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最早的记录
29765、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是大暑;一年中最冷的节气是大寒
29766、金庸原名查(zha)良镛,生于浙江省海宁市 ,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华人作家首富。曾被人赞誉为“亚洲第一社评家”;金庸与古龙、黄易、梁羽生、温瑞安并称为新武侠文学五大宗师;金庸、古龙与梁羽生三人,合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
29767、飞—《飞狐外传》——清乾隆
《飞狐外传》主要讲述主人公胡斐的成长历程,以主人公胡斐除暴安良为故事的中心,讲述了胡斐为追杀凤天南在路上所发生的一切,特别是与程灵素、袁紫衣所发生的爱情。该书是《雪山飞狐》的前传。
主要人物:胡斐、苗人凤、程灵素、袁紫衣等。
29768、雪—《雪山飞狐》——清乾隆
小说以苗人凤和胡一刀夫妇为主角,通过宝树、苗人凤之女苗若兰、平阿四及陶百岁之口讲述了数年前与此相关的武林风波,用倒叙的手法讲述了江湖恩怨、藏宝寻宝、美女爱英雄的故事。
主要人物:胡斐、苗若兰、胡一刀、苗人凤等。
29769、连—《连城诀》——晚清
《连城诀》又名《素心剑》,讲述农家子弟狄云因为生性质朴,屡被冤枉欺骗,在历经磨难之后,终于看穿人世险恶,回归自然的故事。
主要人物:狄云、水笙、丁典、花铁干等人。
29770、天—《天龙八部》——北宋后期
《天龙八部》讲述的是北宋年间,丐帮帮主乔峰因拒绝副帮主妻康敏之爱,遭报复被指为契丹人后裔而受尽中原武林人士唾弃。乔峰为平反遂四处追查身世,期间认识了大理世子段誉及虚竹和尚,并结拜为兄弟。萧峰追寻身世时屡遭奸人所害,含冤莫白,更错杀红颜知已阿朱,后为救朱妹阿紫寻医至大辽,辗转成为大辽国南院大王等一系列故事。
主要人物:萧峰(乔峰)、段誉、虚竹、阿紫、慕容复、丁春秋等。
29771、射—《射雕英雄传》——南宋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射雕三部曲”的第一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三部武侠小说的合称)。《射雕英雄传》反映了南宋抵抗金国与蒙古两大强敌的斗争,充满爱国的民族主义情愫。
主要人物:郭靖、黄蓉、杨康(郭靖和杨康的名字取自“靖康之耻”),华山论剑主要参与者: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锋、南帝段志兴、北丐洪七公,中神通王重阳。
29772、白—《白马啸西风》——清朝
《白马啸西风》是一篇着力写“情”的小说。这篇小说以金银小剑三娘子上官虹和白马李三先后遇害拉开序幕,通过“吕梁三杰”追寻高昌迷宫的地图,展开了李文秀与苏普、马家骏、瓦耳拉齐等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同时穿插了苏鲁克与盗贼汉人、瓦耳拉齐与车尔库之间的纠葛。
主要人物:李文秀、苏普、阿曼、马家骏等。
29773、鹿—《鹿鼎记》——清康熙
《鹿鼎记》小说背景设置在明末清初,讲的是一个从小在扬州妓院长大的韦小宝,以不会任何武功之姿态闯江湖各大帮会、周旋于皇帝朝臣之间并奉旨远征云南、俄罗斯之故事,塑造了一个与传统的侠客完全不同的小人物形象,并借这个形象讽刺了一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和迂腐顽固的思想,表现了民族统一的思想。
主要人物:韦小宝、康熙帝、鳌拜、陈近南、,韦小宝的七个老婆(苏荃、方怡、双儿、阿珂、沐剑屏、建宁公主、曾柔)等。
29774、笑—《笑傲江湖》——明中
"笑傲江湖"语出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中渔夫的“西江月”词中一句“得来烹煮味偏浓,笑傲江湖打哄。”。较为熟知的独孤九剑、辟邪剑谱等皆出自此书。
主要人物:令狐冲、任盈盈、林平之、岳不群、左冷禅等。
29775、书—《书剑恩仇录》——清乾隆
《书剑恩仇录》以清乾隆年间汉人反满斗争为背景,围绕乾隆皇帝与陈家洛二人间奇特的矛盾纠葛而展开。这部小说奠定了金庸小说历史演义与江湖传奇的基调;塑造了诸如陈家洛、霍青桐、金笛秀才余鱼同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也是金庸武学精彩纷呈的开始,,武功路数与人物个性相互映衬,是金庸武学武功个性化的起点。
主要人物:陈家洛、乾隆帝、霍青桐、金笛秀才余鱼同等。
29776、神—《神雕侠侣》——南宋末
《神雕侠侣》是金庸“射雕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小说的主脉写的是“叛国贼”杨康之遗孤杨过与其师小龙女之间的爱情故事。杨过从小师从小龙女于古墓之中苦练武功,历经一番坎坷与磨难的考验,杨过冲破封建礼教之禁锢,最终与小龙女由师徒变为“侠侣”。同时,在这段磨难经历中,杨过也消除了对郭靖、黄蓉夫妇的误会,在家仇与国难间作出抉择,成为真正的“侠之大者”。
主要人物:杨过、小龙女、郭靖、黄蓉等。
29777、侠—《侠客行》——明中
《侠客行》主要叙述一个懵懂少年石破天的江湖经历。这部小说的书名是由诗人李白的同名古言诗而来,小说的内容也与那首诗作密切相关。(侠客行 作者:李白: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29778、倚—《倚天屠龙记》——元末
《倚天屠龙记》是“射雕三部曲”系列第三部。该书以安徽农民朱元璋揭竿而起建立明朝天下为背景,以张无忌的成长为线索,叙写江湖上的各帮各派、各种人物的恩怨情仇,它把中国历史上元朝的兴衰和江湖道义、恩仇平行交叉起来。比较经典的武侠故事“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倚天剑和屠龙宝刀均出自此书。
主要人物:张无忌、赵敏、周芷若、小昭、金毛狮王谢逊、灭绝师太等。
29779、碧—《碧血剑》——明末
《碧血剑》主线故事是明末被冤杀的大将袁崇焕之子袁承志及其师门华山派义助闯王,夺取大明江山所引起的一系列江湖恩怨。袁承志的家仇、师仇构成推动故事发展的主要动力,他的复仇之路与天下江山的争夺交织在一起。
主要人物:袁承志、温青青(夏雪宜与温仪之女)、袁崇焕、夏雪宜
29780、鸳—《鸳鸯刀》——清朝
《鸳鸯刀》叙述了江湖上盛传的鸳鸯宝刀的秘密以及围绕它发生的故事。该小说情节曲折,语言诙谐,在不长的篇幅中展示了人物性格,塑造出几个不同的江湖侠士形象,可读性强。
主要人物:林玉龙、任飞燕、逍遥子等。
29781、涿鹿之战
发生于大约4600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所进行的一场大战。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而发生。涿鹿之战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部落首领黄帝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29782、牧野之战
这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进行的决战。由于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它终止了殷商王朝将近600年的统治,为西周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其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29783、马陵之战
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发生于周显王二十八年,今山东省郯城县马陵山附近,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用“减灶示弱”的方法,诱庞涓上钩,将魏军10万人杀得溃不成军,并俘虏了魏太子申。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
29784、长平之战
发生在战国后期约公元前260年,地点位于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攻打赵国。赵国廉颇坚守不出,秦军用离间计散布谣言,赵王信以为真,用赵括换下廉颇。赵括就是那位著名的“纸上谈兵”将领,白起针对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围歼坑杀了赵国40万降兵。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此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29785、巨鹿之战
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40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他的决心和勇气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个个奋勇死战,一以挡十,九战九捷,大败秦军。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29786、昆阳之战
新朝末年(公元23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昆阳(今河南省叶县)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昆阳之战不但是刘秀击败王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
29787、官渡之战
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29788、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29789、淝水之战
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29790、安史之乱
唐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763年),由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29791、南京条约
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引起了英国的不满,在1840年,英国对清政府发动了鸦片战争,于1842年8月29日签订南京条约,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这场战争的结局也显而易见,以清政府失败告终,而在条约当中除了割地赔款之外,也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便利了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9792、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856年英、法两国在美、俄支持下联合发动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到《天津条约》,后来列强又深感对中国的瓜分不足,于是提出在北京换约,到了1860年,最终签订了《北京条约》,其中很多同学不知道的九龙司地方一区就是在此条约中割让给英国的。这些条约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清政府也成为了列强的工具,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但是也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当中火烧圆明园使得中国一些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进行了洋务运动。
29793、马关条约
明治维新使得日本迅速崛起,也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对外不断扩张,于是把矛头对准了中国,在1894年对中国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结局也显而易见,以清政府失败告终,最终在日本马关签订了《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当中除了赔款之外,也是把台湾割让给了日本,马关条约也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9794、辛丑条约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中国取得可很多特权,并且划分势力范围,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在这种背景下1900年爆发的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等口号,企图把列强赶出中国,但这也成为了列强进一步瓜分中国的机会,帝国主义以镇压义和团为借口派兵进驻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即《辛丑条约》。辛丑条约也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9795、春节
1.简介: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我国自夏朝一直到辛亥革命前将春节称为元旦。民国元年决定采用公历,遂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公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
2.别称:“元正”、“元辰”、“元朔”、“元春”。
3.习俗:放爆竹、挂桃符、屠苏酒。
4.诗句展示:
(1)令月归馀届早春,羲舒相望协元辰。——晏殊《辛春日词·御阁》
(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
29796、元宵节
1.简介:据道教的“三元说”,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2.别称:“上元节”、“灯节”、“灯夕”。
3.习俗:赏花灯、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4.诗词展示:
(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 元夕》
(2)冉冉年华过上元,梅花如雪照江村。——陆游《春寒》
29797、寒食
1.简介:寒食节起源相传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成为晋文公后,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2.别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
3.习俗:禁火寒食。
4.诗词展示: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翊《寒食》
(2)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杨万里《寒食上冢》
29798、清明节
1.简介: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从节气来讲,清明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小节气,在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由节气演变为节日的只有清明。从节日来讲,清明节也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
2.别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
3.习俗:扫墓踏青、插柳带花、荡秋千、蹴鞠、放风筝等。
诗词展示: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2)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29799、端午节
1.简介: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2.别称:端午也称端五、端阳,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地腊节等。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是开始、“初”的意思;“午”与“五”既同音又通用。所谓“端午”就是“五”。由于午时艳阳高照,阳光灿烂,故又名“端阳”;端午节这天月、日皆为五,故又称“重五”。同时端午正值仲夏,疾病多发,古人认为草药在这一天的药性最强,因此在这一天采药沐浴最有效,因此也被称为“浴兰节”,用菖蒲避邪,故又称“蒲节”。道教把全年分为五腊,正月一日天腊,五月五日地腊,故又称“地腊节”。
3.习俗:挂艾叶、菖蒲,斗百草、驱五毒,赛龙舟,吃粽子(又叫“角黍”“筒粽”),饮雄黄酒,佩香囊等。
4.诗词展示:
(1)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2)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9800、中秋节
1.简介: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唐代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到宋代,成为我国民俗中仅次于春节的大节。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祭月是中秋节最重的一项活动。祭拜对象是月神。赏月是由祭月发展而来的。唐宋时期,中秋赏月、玩月更为盛行。古人又常将月亮比作太阴、素娥、冰轮、玉盘、桂魄、婵娟、玉蟾、飞镜等。故可以通过这些关键词判断。
2.别称:“月节”、“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团圆节”。
3.习俗: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
4.诗词展示:
(1)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2)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29801、重阳节
1.简介: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九九重阳的说法,最早见于《易经》,六定为阴数,以九为阳,重阳节的月、日恰逢双九,两阳相重,古曰重阳,而“九九”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又有“老人节”之称。
2.别称:“老年节”、“重九节”、“登高节”。
3.习俗: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观赏菊花(古人也称黄花、东篱)等风俗。
4.诗词展示:
(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