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行测试题

首页 > 上海国家公务员考试 > 试题资料 > 行测试题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备考技巧:反面论证法

未知 | 2023-05-11 17:12

收藏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考试中有种常见的论证方法——反面论证法。这种论证法一般出现在段落的后半部分,对前文的正面观点从反面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证。前文的正面观点才是文段的主旨句,反面论证部分是为前文服务的,不是重点。常见的结构有三种:

  第一种,正面观点+“否则、不然”引导的反面论证。在做题的时候可以观察一下文段中有没有出现“否则”、“不然”能反面论证引导词,重点一般都在这些词语的前面,后面是反面论证的内容,非重点,来自反面论证部分的选项可以直接排除。

  第二种,背景铺垫+“如果、假如、若”等假设词引导的反面论证。这种结构前半部分是介绍背景信息,非重点。后半部分“如果、假如、若”等假设词引导的内容是对于观点的反面论证部分,正确选项一般需要由反面论证的内容进行正面的判断得出选项。如:“如果工作不努力,自己的事业就难以成功。”从反面论证进行正面判断得出的选项应为 “工作勤奋努力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第三种,问题+“如果、假如、若”等假设词引导的反面论证。这种结构上半段进行问题的阐述,介绍问题的背景和危害等。后半部分通过“如果、假如、若”等假设词引出对策解决前文中存在的问题。正确选项应该从反面论证部分判断正面对策。

  例1.以制度安排和政策导向方式表现出来的集体行为,不过是诸多个人意愿与个人选择的综合表现。除非我们每一个人都关心环境,并采取具体的行动,否则,任何政府都不会有动力(或压力)推行环保政策。即使政府制定了完善的环保法规,但如果每个公民都不主动遵守,那么,再好的环保法规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这段文字主要支持的一个观点是()。

  A.政府有责任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B.完善的法规是环保政策成败的关键

  C.政府制定的环保法规应该体现公民个人意愿

  D.每个公民都应当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

  答案:D。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铺垫背景,介绍了政策和制度是个人意愿的综合表现。第二句为主旨句,提出观点,每个人关心环境秉采取实际行动,环保政策才能起作用。后文通过“否则”引导的部分进行反面论证,从反面说明了公民意愿的重要性。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政府有责任”文段没有体现,无中生有,排除A项。B项与

  文意不符,文段强调的是公民个人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并非完善的法律法规,排除B项。C项与文意相悖,文段首句明确指出政策和制度是公民个人意愿的集中体现,意味着政策已经体现了个人意愿,排除C项。

  因此,选择D选项。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