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行测试题

首页 > 上海国家公务员考试 > 试题资料 > 行测试题

国考行测备考干货:言语题最高级的解题方法

未知 | 2023-05-17 15:28

收藏

  言语理解与表达,顾名思义,理解是做对题目的前提。无论是哪一种题型(主旨、意图、细节、标题、态度、语句填空、下文推断、逻辑填空)理解文段是作对题目的前提,而要读懂文段、正确理解语义方法也有多种,比如关联词语法、时间对比法、行文脉络法、辅证法等等。但总的来说,行文脉络法才是理解文段的最靠谱的方法,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关联词语、辅助论证会更多的让学生关注局部信息,而行文脉络能让学生更多关注整体文段,不会断章取义,故而也更能提高正确率。

  如例1: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本保障,这是充满生命的地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无价之宝。但是,人类活动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生物多样性。20世纪以来,平均每天有一个物种灭绝,而进入90年代,科学家们估计每天灭绝140个物种,因而全世界有10%的高等植物和3/4的鸟类的生存受到威胁,全球270种龟类爬行动物中的42%、150种灵长目中的2/3濒临灭绝。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多样的地球生物的种类正呈锐减趋势

  B.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C. 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D. 如何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

  解析:本题共有3句话,第二句有“但是”,第二句比第一句重要;而第三句是对第二句的解释说明,故整个文段的主旨句是第二句,但是对比选项,却没

  有一个选项和主旨句的意思完全一致。此时,如果看了整体,了解了全文的结构就不难选出答案,文段第一句讲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很重要,而第二句讲人类活动影响生物多样性,那就等于A影响B,B影响C,故而A影响C。所以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系统,选C。

  【02】

  “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行文脉络着眼于理清楚作者写作的思路,也更能理解作者的“用意”。并且行为脉络较为常见的几种写作思路就是提出观点-解释说明或者举例子-提出观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解释说明-重申观点。也就是说我们阅读到的文段通常是由观点、对策以及问题、例子、原因等组成的,而观点对策是重点,原因、例子等是服务于观点的。那在阅读的过程中只要着重理解文段到底有几句话,哪一句服务于哪一句,哪一句比较重要,就能准确抓住文段的要领。

  如例2:(2018-联考A-46.) 少年儿童对声音非常敏感,他们能够通过“听”轻松地记住那些语言优美的古诗文。一位著名的美学家回忆自己的学习经历时说:“我幼时全读的是《尚书》《左传》。《诗经》我没正式地读,我听了多遍,就能成诵大半。于今我记得最熟的经书,除《论语》外,就是听会的一套《诗经》。”

  另一位语言学家回忆儿时的学习情景时也说:“我们都觉得晚上念诗比白天念书轻松一点儿。我念的是《唐诗三百首》。我哥哥跟姊妹们另外还念《千家诗》跟别的诗集。他们念的诗,我就是没念也渐渐地背得出来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背诵诗文应该“从娃娃抓起”

  B. 背诵诗文首选经典诗词名篇

  C. 背诵诗文要发挥听觉记忆作用

  D. 背诵诗文随意的听比刻意的念效果更好

  解析:分析文段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理解文段。文段中“一位著名的美学家回忆”“另一位语言学家回忆”以及《尚书》《左传》等属于举例子,不重要。文段的主旨句为第一句,同义替换选C。

  记住,用行文脉络去理解文段可以让你变得更“清醒”!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