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无法挑选,那么,成人后怎么刻画自己的小家庭,却与自我毅力密切相关。关于党员干部而言,这一点特别重要
羊年春节前夕,总书记提出,“不管年代发生多大改变,不管日子格局发生多大改变,咱们都要重视家庭建造,重视家庭、重视家教、重视家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这三个“重视”,是我国人千百年来遵行的优良传统,也是维系中华精神的一块文明基石,引发了本年两会代表委员的共鸣和热议。
前贤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全国”,把“家”视为由个人而至全国的重要枢纽,而“齐家”之“齐”又有赖于好的家教和家风。因此,在我国,无论对个别还是社会来说,“家”都是一个温暖而有内涵的概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重视家庭建造以及三个“重视”,带给人们许多新的考虑和启示。
当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大规模活动,社会结构发生很大改变,家庭呈现出结构简化、规模缩小的态势,但家庭作为社会基本细胞的含义并未削弱,反而在新的层面得到强化。家庭对人的情感慰藉效果就是如此。现代日子节奏很快、常常令人有“压力山大”之感,家庭为人们供给了避风港,让绷紧的神经得以放松,心灵重回安静。
一起,家庭的情感含义也渗透到家庭各项功能之中。以养老为例,孔子早就敏锐地指出,“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故别乎”。也就是说,养老不仅是给父母一口饭吃,还要有“敬”。其实,美好的晚年仅有道德层面的“敬”还不行,还需情感层面的“亲”。跟着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孔子所谓的“能养”必将以社会化的方法变为最基本的养老需求,对“敬”与“亲”的要求则将进一步提高。晚辈对老一辈的尊敬或许可通过道德教育习得,但发自内心的亲近感却非一朝一夕能够养成,它有赖于长时间共同日子所构成的家教和家风的熏染。
另外,当代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道德建造的社会环境愈加杂乱,家庭关于道德养成的含义也随之凸显。作为社会化的一环,家庭是人生榜首所学校,也是“规则”养成之所。咱们待人接物的很多基本法则是在儿时的饭桌上或老一辈的言谈举止中学到的。家教和家风,表现的正是家庭的道德规约力。一个人长大了是否“守规则”,与其家庭密切有关。
如果说,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无法挑选,那么,成人后怎么刻画自己的小家庭,却与自我毅力密切相关。关于党员干部而言,这一点特别重要。好的家庭,洋溢着正派清朗的风气,家庭成员志趣相投、互相规约、友善圆满。畸变的家庭却以权势、财富为“共同目标”,夫妻为奸、父骄子奢,终究成为社会肌体之癌。历数这几年被打掉的“大老虎”,往往出现家庭式乃至家族式贪腐的特征,捉住一个就牵出夫妻、父子、兄弟以及小姨子、大舅子等一堆,经验何其深入。
回想3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曾意味深长地说过,家庭是个好东西。今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下,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中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让相亲相爱的亲情从一个个家庭流淌到全社会,使下一代健康成长、老年人老有所养,重视家庭建造可谓合理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