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教学程序中,符合发现学习教学模式的是( )。
A.注意材料—建立联系—反复练习—反馈
B.创设问题情境—作出假设—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C.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巩固知识—检查
D.展开例证—概念的初步确认—概念的两次确认—概念获得验证
2.胡老师是一名新老师,深受学生喜爱,当班级中的学生在某次测验中取得进步和好成绩时,她都对其表扬和奖励。胡老师的做法,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动机律 D.效果律
3.洪老师在导入《三国鼎立》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时,先给同学们出了一个谜语,“凿壁偷光,打一人名”,再由谜底“孔明”引入三国历史的学习,洪老师所用的课文导入方法是( )。
A.设疑导入 B.趣味导入
C.直观导入 D.情境导入
4.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 )。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行政处罚 D.行政处分
5.某体育教师因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5年,其教师资格( )。
A.保留教师资格证 B.有期徒刑内仍保留
C.自动丧失,且无法再考取 D.刑期满后恢复
6.根据活动的标、内容及成员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可以将群体划分为不同的发展水平,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为:( )。
①松散群体 ②合作体 ③联合体 ④集体
A.①③④②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②③④
7.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 )。
A.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或表征系统 B.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C.形成认知地图 D.建立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8.教师角色意识不包括( )。
A.角色认知 B.角色体验
C.角色期待 D.角色反馈
9.教师在课堂上处理偶发事件的能力是( )。
A.组织管理 B.教育机智
C.独创能力 D.表达能力
10.“学生之所以学习,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奖赏、赞扬和优异的成绩等报偿”,持这种观点的学习动机理论是( )。
A.归因理论 B.麦克里兰德的学习动机理论
C.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D.强化理论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发现学习教学模式的一般步骤。B选项,是发现学习教学模式的一般步骤。C选项,是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基本程序。D选项,是范例教学的一般步骤。故本题选B。
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效果律。效果律是指,在试误过程中,保持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若学习者对某一特定的刺激做出反应后能获得满意的结果,那么反应与这一特定的刺激之间的联结便会增强;若得到烦恼的结果,这种联结便会削弱。学生在测验中取得进步和好成绩,胡老师都给予表扬和奖励,学生好好学习后获得了满意的结果。故本题选D。
3.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趣味导入。B选项,趣味导入法就是通过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趣味知识,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典故、数学史、歌曲、游戏、谜语等来导入新课。题干中,洪老师用谜语导入,体现了趣味导入,其它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二条规定,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故本题选A。
5.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题干中,体育老师因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5年,丧失教师资格。故本题选C。
6.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群体的发展阶段。根据活动的标、内容以及成员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可以将群体划分出不同的发展水平,从低到高,称为松散群体、联合体、合作体和集体。故本题选B。
7.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桑代克的学习。桑代克认为学习是情境与反应的联结。A选项,是布鲁纳关于学习的观点。B选项,是奥苏贝尔关于学习的观点。C选项,是托尔曼关于学习的观点。故本题选D。
8.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角色意识。教师角色意识有角色认知、角色体验、角色期待。(1)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认识和对与社会的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2)角色体验是指个体在扮演一定角色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的评价与期待而产生的情绪体验。(3)角色期待。角色期待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自己和对别人应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的看法和期望。故本题选D。
9.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特别考验教师的教育机智。故本题选B。
10.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强化理论。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强化原则,通过奖励与惩罚的措施,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题干中,学生因为学习中受到奖励而学习,体现了强化原则。故本题选D。
1.下列教学程序中,符合发现学习教学模式的是( )。
A.注意材料—建立联系—反复练习—反馈
B.创设问题情境—作出假设—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C.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巩固知识—检查
D.展开例证—概念的初步确认—概念的两次确认—概念获得验证
2.胡老师是一名新老师,深受学生喜爱,当班级中的学生在某次测验中取得进步和好成绩时,她都对其表扬和奖励。胡老师的做法,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动机律 D.效果律
3.洪老师在导入《三国鼎立》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时,先给同学们出了一个谜语,“凿壁偷光,打一人名”,再由谜底“孔明”引入三国历史的学习,洪老师所用的课文导入方法是( )。
A.设疑导入 B.趣味导入
C.直观导入 D.情境导入
4.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 )。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行政处罚 D.行政处分
5.某体育教师因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5年,其教师资格( )。
A.保留教师资格证 B.有期徒刑内仍保留
C.自动丧失,且无法再考取 D.刑期满后恢复
6.根据活动的标、内容及成员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可以将群体划分为不同的发展水平,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为:( )。
①松散群体 ②合作体 ③联合体 ④集体
A.①③④②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②③④
7.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 )。
A.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或表征系统 B.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C.形成认知地图 D.建立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8.教师角色意识不包括( )。
A.角色认知 B.角色体验
C.角色期待 D.角色反馈
9.教师在课堂上处理偶发事件的能力是( )。
A.组织管理 B.教育机智
C.独创能力 D.表达能力
10.“学生之所以学习,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奖赏、赞扬和优异的成绩等报偿”,持这种观点的学习动机理论是( )。
A.归因理论 B.麦克里兰德的学习动机理论
C.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D.强化理论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发现学习教学模式的一般步骤。B选项,是发现学习教学模式的一般步骤。C选项,是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基本程序。D选项,是范例教学的一般步骤。故本题选B。
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效果律。效果律是指,在试误过程中,保持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若学习者对某一特定的刺激做出反应后能获得满意的结果,那么反应与这一特定的刺激之间的联结便会增强;若得到烦恼的结果,这种联结便会削弱。学生在测验中取得进步和好成绩,胡老师都给予表扬和奖励,学生好好学习后获得了满意的结果。故本题选D。
3.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趣味导入。B选项,趣味导入法就是通过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趣味知识,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典故、数学史、歌曲、游戏、谜语等来导入新课。题干中,洪老师用谜语导入,体现了趣味导入,其它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二条规定,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故本题选A。
5.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题干中,体育老师因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5年,丧失教师资格。故本题选C。
6.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群体的发展阶段。根据活动的标、内容以及成员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可以将群体划分出不同的发展水平,从低到高,称为松散群体、联合体、合作体和集体。故本题选B。
7.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桑代克的学习。桑代克认为学习是情境与反应的联结。A选项,是布鲁纳关于学习的观点。B选项,是奥苏贝尔关于学习的观点。C选项,是托尔曼关于学习的观点。故本题选D。
8.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角色意识。教师角色意识有角色认知、角色体验、角色期待。(1)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认识和对与社会的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2)角色体验是指个体在扮演一定角色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的评价与期待而产生的情绪体验。(3)角色期待。角色期待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自己和对别人应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的看法和期望。故本题选D。
9.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特别考验教师的教育机智。故本题选B。
10.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强化理论。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强化原则,通过奖励与惩罚的措施,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题干中,学生因为学习中受到奖励而学习,体现了强化原则。故本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