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类作答,各个击破
结合2019—2021年上海市考行测的考题,综合分析能力一共考察4篇材料分析题,共15道不定项选择题,考察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主题:时政类、法律类和公共管理类,一般考察2篇时政类材料,1篇法律类材料,还有1篇公共管理类材料,每篇材料后附三四道不定项选择题。
时政类材料分析题主要考察重大会议与文件、习近平系列讲话以及热点主题新闻。时政类材料分析题不仅考察识记性题目,还会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经济学等科目进行多角度命题。所以,平时在备考时,一定要关注重大时政热点,并进行跨学科和多角度思考。法律类材料分析题侧重于行政法和当年热度较高的新法考察,考察重点在于法条修改亮点,法律的应用以及法律修改的重大意义,既有识记性考察,也有理解性考察。管理类材料分析题主要结合当前热点问题考察公共管理知识,但考察范围不局限于公共管理的知识,在所学管理理论基础上要结合材料灵活应对。
二、先看题干,紧扣题眼
为了提高做题的针对性,节省做题时间。一般建议考生先读题干,锁定考察知识点,并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然后带着问题阅读和提取材料有效信息。不过,也要根据不同主题材料的命题特点随机应变。尤其是时政类材料大多只是提供时政背景,材料中并没有与题干直接相关的答案。因此,在做时政类材料分析题时,当明确题干后一般就不用再阅读材料了,直接做题即可。此外,上海市考综合分析能力虽然是不定项选择题,但是结合以往考题,有部分题通过题干中的关键词可以明确正确选项的个数。比如,“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或者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与实践的主题,通过关键词“起决定作用”和“主题”可以判断正确选项只有1个。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问题则意味正确选项有3个。所以,抓住题干中的隐含信息对提高正确率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