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说与人交往要真诚,撒谎不可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谎言令我们头疼,而当“谎言”出现在公务员考试行测题中,到底应该如何解答呢?上海华图教育在这里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想要解决它,那我们就要认识它究竟长什么样子。其实就是题干中有几个人分别说了一句话,或者一个人说了很多话。出题人会在最后表明以上说的话当中有几句话是真的或者假的。出题人想用这种真假话混在一起的方式来迷惑大家。那快让我们一起来看一道例题是如何呈现的吧!
例1某慈善基金会收到一项没有署名的捐款,经多方调查得知,是林川、吴飞、郑傅、郭博四人中一人捐的,但问他们时,
林川说:“我没捐。”
郑傅说:“是吴飞捐的。”
吴飞说:“是郭博捐的。”
郭博说:“不是我捐的。”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则下列哪项为真:
A.林川说真话,是吴飞捐的
B.林川说假话,是林川捐的
C.吴飞说真话,是郭博捐的
D.郑傅说假话,是郑傅捐的
【解析】B。我们会发现题干就是由几句真话和假话构成的。碰到这种题目,大家不要慌,只要找对正确的方法,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是可以识破题目的。解题方法就是六字口诀“一找、二绕、三回”。其中“一找”是指找题干中互为矛盾的两句话,那么这两句话中必定一真一假,而题干中吴飞和郭博说的话就是互为矛盾,必定一真一假。“二绕”是指绕开互为矛盾的两句话,看剩余话语的真假性,那我们就看剩余林川和郑傅说的话则为假话,就可以判断捐款的人是林川,而林川本人说假话,则题目选择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