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行测片段阅读中的主旨观点题,我们的习惯思维一般是先通读文段再分析结构,或者通过部分关键词来判断文段的重点。但是我们可能会忽略一些句子的作用,比如本文要讲的“问句”。问句作为一种常用句式,可分为疑问、设问、反问三类,三类问句的作用类似,都是作者为了引发读者思考或者表达自己观点而使用的,那么具体如何理解作者的用意,上海华图教育在此结合例题展开分析。
设问句引导作者意图 设问,即是先提问,再自己回答,在引导读者思考的同时也告诉了读者答案,那么答案在文段中自然就代表了作者的意图或者观点。
例1“法之必行”的真正动力来自哪里?有人说靠监督,有人说靠激励,也有人寄希望于惩戒。这些都不无道理,但还有一点往往被人忽视,那就是法治精神的作用。常见媒体有这样的报道,一些考试尽管监考人员众多,监考规则严格,技术手段先进,却依然难以杜绝各种作弊行为。所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如果规则活在心中,自然会有“不逾矩”的行动约束。
以上文字意在强调:
A.“法之必行”可有多种动力来源
B.法治精神是民众守法的内在动力
C.规则本身并不能杜绝违规行为
D.法治精神是活在人们心中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