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结构化面试中,时常会考查政策理解类的题目。顾名思义,这类题目就是让我们谈谈对于某项政策的看法。这些政策有可能是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如:双减政策、三孩政策。也有可能是某地出台的一些规定、指导意见。但无论何种政策,都是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方案。所以“(目的)+手段”是政策理解题型的显著特征。考官通过此类题目的考查,就是看考生是否具备良好的时政感知能力和政府思维。
例题展示
近日,某地发布了规范城乡居民操办酒席行为的指导意见,对参加婚礼、丧礼的人数及礼金数额进行了限定。对此,你怎么看?
【存在问题】
1.开篇破题,乏味可陈。只会泛泛而谈,“我非常支持这一举措”、“我认为这项举措特别好,应该大力推广”等,缺乏亮点。
2.分析政策的目的意义时,角度单一且浅薄,站位不够高、目光不够长远,缺少政府思维。
3.分析问题时生搬硬套思路,要么是假大空的说宣传不到位,群众不了解不配合,要么是找不到问题也要硬说,比如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得答题模板套路。
4.提出对策时只会泛化地说加强监管、加大宣传等,措施不够细致可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