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在做言语理解中细节判断题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个“怪现象”——明明觉得题目很简单,题目中的每一个字都认识,文章大概也能读明白,但是在选择答案的时候往往容易误选,尤其是排除两个选项后,在剩下的选项中二选一时错误率极高。深究一下原因,很有可能是在辨析选项的时候对设错类型不够敏感,所以才会掉到考官的“陷阱”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细节判断类题目常见的易错选项——“强加因果”。
“强加因果类选项”
所谓强加因果,其实指的是作者在原文中没有相关句子说明事件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而选项中却让它们建立了一种因果关系。那么对于细节判断题中这种选项该如何辨析呢?当选项中出现明显标志词——因果词时,我们应该培养对因果词的敏感度,常见的因果词如:导致、致使、使得、因此、所以等等。争取在阅读选项时找到关键词,进而对比原文排除错误选项,选出正确答案。当选项中没有明显的标志词时,若该选项建立了文段中没有出现的因果关系,这样的选项也应该排除。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感受一下。
【例】:
从宏观调控看,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是精准把握稳增长与调结构平衡的最优选择,这有助于我们在保持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前提下,既能实现稳就业的目标,又能促进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当务之急是做好处置预案和政策储备,加强相关的舆论引导、风险隔离和社会保障等配套工作,同时运用必要的金融工具,调整负债的期限结构,缓解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短期债务压力。只要处置得当,就不会演变为系统性风险。
与这段文字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促进结构调整取得进展的因素之一是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B、运用必要的金融工具,调整负债的期限结构,有助于实现稳就业的目标
C、处置预案和政策储备可以缓解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短期债务压力
D、阻止系统性风险发生主要在于缓解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短期债务压力
【解析】A。A项,由“从宏观调控看,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是精准把握稳增长与调结构平衡的最优选择,这有助于我们在保持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前提下,既能实现稳就业的目标,又能促进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可知,A表述正确。B项,由“运用必要的金融工具,调整负债的期限结构”可知,是想阻止演变为系统性风险,而非“实现稳就业的目标”,表述不正确,排除。C项,“做好处置预案和政策储备”和“缓解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短期债务压力”同是防止演变为系统性风险的对策,两者并不具有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排除。D项,“阻止系统性风险发生”的“主要”的手段文中没涉及,属于无中生有,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通过这道题目,希望大家在做细节判断题时,不仅要对选项中出现的标志词——因果词敏感,对于选项中没有出现标志词的因果关系更要敏感,需要比对原文查找是否有相关的表述,如果不符就排除。当然,常见的设错类型除了强加因果外,还有很多,下次再跟大家继续介绍。